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 星期五

    篆法笔意学不完

    ——临金文《毛公鼎》

    作者:李建春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 12版)
    (篆刻)韩钧

        我学金文是从临《毛公鼎》开始的。特别受近代书家李瑞清对《毛公鼎》推崇的影响:“《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以儒生之与《尚书》这样的经籍大典作喻,可见《毛公鼎》在书法史上的杰出地位,当然更可见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价值。

        《毛公鼎》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大盂鼎》合称为西周晚期的“四大重器”。清末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原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共32行,497字,其洋洋洒洒、蔚为大观,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

        《毛公鼎》之文字属于大篆系列,此类文字多见于青铜器,亦称“金文”,又叫“钟鼎文”。《毛公鼎》为西周宣王时毛公所作。其书法艺术魅力代表了西周书法的至高境界。其铭文文辞精妙,古奥艰深,也是西周散文代表之作。“配我有周,膺受大命。”吟着优美的辞章,临着婉曲的线条,从审美理想层面体味周代文化的礼乐精神和人文色彩,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绝伦的事情。

        《毛公鼎》的笔画与章法、字形、结体相辅相成。其字形优美婉曲、灵动自然、气势磅礴。而要写好《毛公鼎》,必须跨过两道雄关:一曰文字关,二曰书写关。

        《毛公鼎》铭文属于古文字,其字形难辨、字义难解,相对行草书、楷书、隶书而言学习难度更高。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习古文字书法,必须好古敏求,确立皓首穷经做学问的姿态,做到韩愈“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心理准备,认真研究古汉字的源流演变、构形原理、书体演进及古老的美学思想,练好“字外功”,才有可能把字写好。因而我按照魏征“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教诲,注意在享用既往古文字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六书”的研习,并借助《西周金文词彙研究》、《西周金文》、《中国审美文化史·先秦卷》等典籍作为底气涵养,并置《甲骨文编》、《殷周金文集成》、《古文字诂林》、《说文解字》、《金文大字典》、《金文编》、《篆字汇》巨帙于案头,朝夕谛观,浸淫其中,穷年累月,穷理尽性。我仿佛随着时间隧道穿梭于春秋战国、秦汉五代……跨越千年与历代学者、书法大师当面切磋。有时创作曾为查一两个字耗时多日,不仅困守网络搜寻探究,还要乏坐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推本溯源、理脉寻流,务求自己的作品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书法是“书以载道”的艺术,但首先是“由技入道”。我深知“兼撮众法,备成一家”道理,因而在主攻《毛公鼎》的同时,对《散氏盘》、《墙盘》、《石鼓文》、《颂簋》、《秦公及王姬镈》等进行研习,目光悠游于晚商和西周金文及秦汉篆书前后相对统一彰显中华民族正大气象、泱泱风烈的金文为主脉;小篆以秦李斯、唐李阳冰及清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为师,进而关注几千年的篆书流变。扩大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丰富了金文的表现手法和创作样式。

        我毎临一次《毛公鼎》,都能从中获取新的感悟,并不断丰富对线条质量与情感表达的双重认识。而每逢金文创作,我都要先临一会儿《毛公鼎》,因为它像一颗火种随时点燃我内在的创作激情。

        《毛公鼎》圆浑质朴、回曲蜿蜒、坚韧纡徐,线形表现出明显的“曲”势力感;笔触长短互用、轻重有别,线条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壮”的美感,不愧为金文典范中之瑰宝。郭沫若曾把《毛公鼎》铭文拓本收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有云:“此铭全体气势颇为宏大,泱泱然存宗周宗主之风烈,此宜宣王之时代为宜。”可见在有序性之外追加了气势宏大、泱泱风烈等审美之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