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成其圣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此,您有什么感想和认识?
成其圣: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特别是讲话精辟阐述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就文化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在前进的道路上,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90年来文化建设经验的概括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和推进文化建设的坚强决心,进一步为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充分挖掘和用好天津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推进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加快实现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
记者: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天津在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上,有哪些思路和做法?
成其圣: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2009年,市委作出“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把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作为五个攻坚战之一进行部署推动,专门成立指挥部,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抓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举全市之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实施文化大项目好项目战略,去年和今年分两批推出10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889亿元。通过攻坚战,基本完成了中央规定的改革任务,完成了全市农家书屋等一批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了天津文化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创作生产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30%。“十一五”时期是天津文化投入最多、发展最快、两个效益最好的时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牢牢把握文化科学发展这条主线,着力破解文化发展难题,着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上迈出新步伐。
记者:我们注意到,2005年天津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80亿元,2009年达到235亿元,2010年达到303亿元,连续两年上了两个百亿台阶。“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年均增长30%。天津提出,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如何看待和解读这些数字?
成其圣:与兄弟省区市相比,天津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差距较大,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力度,发展速度有了明显提高。“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市委提出“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以来,天津文化产业呈现跨越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文化创意业、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文化会展业、艺术品交易业等八大门类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各类文化企业超过两万多家,从业人员达20万人,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天津3D影视创意园区、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和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天津,形成了30多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培育了一批龙头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这些数字,如果自己和自己比,看起来还可以,但放到全国看,特别是跟先进省市比,就显得总量太小。要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压力还很大。
天津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近现代历史文化资源厚重,关键是要科学规划,有效开发利用。“十二五”时期,天津将进一步完善山、海、城、乡“四带多点”文化产业布局,突出中心城区都市文化产业带、滨海新区开放型海洋文化产业带、北部山区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带、区县民俗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立体影视、新兴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高新技术印刷复制等战略性新兴业态,打造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文化产业体系。
记者: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中,如何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
成其圣: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研究如何把文化建设真正放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行正确定位,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共同推进、协调发展。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战略谋划,把文化发展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的重要内容进行科学统筹。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不能一讲改革就是推向市场、搞创收,防止出现文化泛产业化的倾向。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科学合理地设置票房、收视率、发行量等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科学制定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考评标准,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优化。在推进文化项目上,一定要正确区分项目的不同性质,按照不同的原则和要求分别推进,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努力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
本报记者 陈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