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达瓦次仁是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嘎镇桑木村“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员,每周要花不少时间到书屋管理图书。
“每周六、周日要开门,平常中午也开门。”达瓦次仁说,“虽然要占用很多时间,但只要对大家有益,我就很开心!”
桑木村位于青藏公路沿线,村委会在公路旁修有一排两层楼的门面,共有22间,“农家书屋”就设在其中的一间门面里。阅览室有30多平方米,除靠窗的一面外,三面墙的书架上分门别类摆得满满当当。阅览室中间的一条长桌上摆有各种图书,两边有椅子。
“我们是从2008年11月28日开始办理借书的,目前已经有3000多册图书了。”达瓦次仁指着一堆未拆封的书说:“这些是新送来的,还堆在地上,等打好书架后再摆放上去。”
26岁的尼玛卓玛每个星期都会来“农家书屋”三次,她除了常借一些大棚蔬菜种植的书外,还借一些历史方面的书,“这些书对于我们年轻人了解西藏的历史很有帮助”。
强珍今年29岁,自从有了“农家书屋”后,她每周要来两三次,看书、借书、还书,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强珍最喜欢借阅的是种养殖业方面的书,她养了12头猪,每次家里的猪生病了,她都会从书上寻求解决办法。
在看书的人群中有一位年纪比较大的藏族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次旺罗布,61岁,是村里新成立的桑木村文艺队负责人,经常来“农家书屋”看书。“现在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农家书屋’什么书都有,大家看书、借书真的非常方便!”次旺罗布竖起大拇指说,“‘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我们村的一个文化中心了。”
有这么多人来看书、借书,达瓦次仁觉得很高兴。更让他欣慰的是,“农家书屋”还成为村里科技致富的一个平台。“有20多户养殖大户,基本上是借了养殖方面的书和碟之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达瓦次仁说。
达瓦次仁说,桑木村有5个村民小组,461户,1598人。政府配的图书中,80%是藏文的,20%是汉文的。“养殖的、法律的、历史故事的、学藏语的等,需要的基本都有了。”达瓦次仁说,“还有些五六年级学生的教辅书,在拉萨市买不到的,我们这里也有。”
曾经在桑木村当过5年乡村教师、负责教数学和藏文的达瓦次仁,对于哪个组谁借什么书,如数家珍。“大多数群众喜欢借种养殖方面的书和碟,而搞‘藏家乐’的10多户群众,经常来借旅游和藏族历史文化方面的书。”达瓦次仁说,“冬天借书的人比较多,夏天农忙,相对少些。平均下来每天借书的有七八人,目前借书的有1200多人次。”
更让达瓦次仁感到自豪的是,“农家书屋”开放几年来,村里没有人随便把书拿走的,“都要登记借阅,大家很自觉地爱护书”。
达瓦次仁的收入主要靠种地,妈妈和妻子在家里养牛,他在村委会每月有500元的工资,还和别人合伙开一个木板厂,也有一些收入。“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对我们藏区农牧民的补贴也多,只要肯努力,生活都不错!”达瓦次仁说。
达瓦次仁的两个儿子都在2008年考上了大学,一个在西藏上大学,一个在咸阳上大学。“假期的时候,他们也喜欢到‘农家书屋’看书,我们村里近几年考上大学的有30多人呢!”达瓦次仁说。
“十一五”期间,西藏已完成2000个“农(牧)家书屋”的建设任务,“十二五”将实现全覆盖到村,将新建3641个“农家书屋”。
(新华社拉萨7月22日电 记者石新荣、德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