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3日 星期六

    吉林师生痛悼王大珩先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3日 04版)

        吉林师生痛悼王大珩先生

        本报长春7月22日电(记者曾毅 特约记者任爽)百合、菊花……一簇簇鲜花寄托着无尽的哀思与怀念。“昨天得知老先生病逝的消息,我们就连夜开始布置,为的就是尽早为大家提供一个悼念的场所。”今天,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的故居里,挽联低垂、花圈侧立,长春光机所的工作人员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那些与大珩先生一同工作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提及过往,曾与王大珩先生在长春中科院仪器馆共事的83岁老人顾马法潸然泪下,“大珩先生从不讲条件,那个时候也没有条件可讲,工作场所不过是几座旧房子,可以借鉴的经验成果几乎为零。可以说大珩先生是在我国光学领域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自从长春光机所成立后,我就在所长办公室做秘书工作。”今年82岁的吴文菊老人曾是王大珩先生的秘书,主要负责文件处理和对外接待工作。“大珩先生拒绝专车接送,坚持乘坐班车上下班,每天早来晚走;对人又一向谦虚,每次收发文件时,都会对我说‘谢谢’。”吴文菊回忆说,尽管当时生活条件艰苦,可大珩先生却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凡他自己发的稿子,稿费留给所里;与他人共同发表的,稿费分给其他作者。

        今日下午的长春理工大学气氛同样庄严而凝重,一场深切缅怀学校创始人王大珩先生的追思会在学校办公楼举行,前来参会的不仅有曾经受过王大珩先生言传身教的学生,还有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的师生以及王大珩奖学基金的获得者。

        看过王大珩生平专题片后,与会师生心情沉痛,纷纷围绕王大珩先生的治学精神、办学思想表达了对王大珩先生的爱戴和缅怀之情。

        就读于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大三学生文琴说:“早在大一时就经常听到老师和高年级同学讲大珩老师的故事,同学们也一直为他执著的科研精神所鼓舞,并以获得‘王大珩奖学基金’为荣。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学习、研究,理应继承和发扬大珩老师刻苦钻研和不畏困难的精神,为祖国科研事业再尽绵薄之力。”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于佩学表示,学校自建校以来,就与王大珩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王大珩先生所倡导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始终激励着学校的各届老师,王大珩先生的亲笔题词——“实践求是、审时度势、传承辟新、寻优勇进”也已成为广大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全校师生将牢记学校创始人王大珩先生的深情嘱托,在缅怀中将王大珩先生留下的科学财富和精神财富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