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山东省鱼台县李阁镇陈集村,走进文化遗产传承人陶运航的木版年画作坊,只见厚厚的灰尘布满了各个角落,一两年前制作的年画还悬挂在墙上,映照着年画作坊的寂寞。
谈到木版年画的现状,陶运航忧心忡忡地说:“由于制作程序复杂,成本较高,用途较小,收益较少,木版年画渐渐被人们遗忘。现在市场上流行的橡胶版画,印刷快、成本低、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受到群众的欢迎,木版年画由此受到更大的冲击,面临生存危机。同时,对传承这一古老的技艺,年轻人不感兴趣,仅靠我们几个人,明显感到力量薄弱。”
鱼台木版年画是齐鲁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文化寓意深厚,有手绘、木版套印、木印填色三种,以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为特色,装饰手法以丹作底色,色彩强烈富丽,人物衣饰上的花纹用线条流畅的写金描银渲染,俗称“写花”,极富民间画的韵味,为其他地区民间年画所罕见。它创始于唐代,在明清得以繁荣和发展,“家家点染,户户丹青”是当时鱼台木版年画繁盛的写照。随着时代的变迁,它的生存状态经历了兴衰起伏,现在面临着生存危机。如何把艺术的香火保住?陶运航呼吁,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爱,让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把传承人及其环境都活态地、整体地保存下来,留给历史,留给未来!
保护好传承人是文化遗产生存的基础。陶运航说,木版年画制作分为绘、刻、印、裱等多个步骤,尤其是刻版这道工序,需要把画稿内容在有一定硬度的木头上刻出来,很多人学着学着就失去了积极性。以前有人想学未必有师父愿意教,而现在是师父得千方百计地去找传承人,从事木版年画的艺人越来越少,珍贵的雕版也在流失。
传承手段的保护与创新、艺术地反映当代生活,是让文化遗产生存的内在动力。文物保护专家孙反修认为,对古老的年画内容要原封不动地予以保留,并采用文字、图片、影碟等方式,使木版年画得以动态立体地保存。要为传统木版年画赋予新载体,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广泛地利用镜框、服装、茶具、刺绣等载体,把年画的内容生动地展示出来,让传统文化的符号融入现代生活,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让老百姓喜爱。
鱼台县文广新局局长张东国向记者介绍说,该县对保护木版年画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规划设计了木版年画博物馆,通过实物展示、音像资料等,不仅提供了收藏、展示年画的地方,也培养了大批传承人。为提高人们对木版年画的兴趣,鱼台县还以举办中国(鱼台)孝贤文化节为契机,每年举办年画展。同时,还将木版年画普及到中小学课堂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有感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年画的热爱。另外,该县还开办了木版年画培训班,唤醒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但张东国同时表示,营造和拓展空间,吸引全社会参与,是木版年画文化遗产生存、传承的土壤,在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本报记者 邢兆远 通讯员 赵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