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1日 星期四

    短 评

    汉藏民族情谊的美好见证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1日 13版)

        本报今天推出报道《杨昌林:永不退休的“阿爸”老师》。

        巴桑加措来到武汉求学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拜访“阿爸”,他是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书的哥哥那里知道“阿爸”的。武汉,因为有了“阿爸”,让他感受到了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一种温暖感。

        所有到过这个家的藏族孩子都还记得那张大大的能容纳19人的餐桌,记得次仁德吉阿妈从西藏带过来的酥油茶壶。每次到那里就会有美味的食物——酥油茶、糌粑、萝卜炖牛肉……尽管要挤着、站着,但那却是地道的家的味道,有乡音、有乡情。

        家,因爱而筑。远离故乡的人都在渴望心中的那个家。对于杨昌林而言,家是为师者的一份担当,一个与学生共处的起点——有家、有爱、有信任,才可以谈到教育。它不因言语而就此停顿,不因文化差异而就此相隔;愈走近愈亲切,愈了解愈难舍。

        杨老师依旧不停地忙碌着。平日里节俭的他终于把那双穿得不能再穿的凉鞋搁置他处,换上了运动鞋。当一切都安静下来之时,他在文字中寻求与妻子次仁德吉的“对话”。

        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坚持,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情怀。33年,筑就了杨昌林和藏族孩子的“武汉之家”,撑起了汉藏两个民族亲人般的情谊,续写了他援藏之后的西藏故事,是民族间血浓于水的见证。

        无论走到那里,藏族学子心中都会有那个家的印迹。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珞珈山,就会有玉兰花的清香,就会有鸟雀的啼鸣,更有“阿爸”的歌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