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创新社会管理 改善灾区民生

    ——四川省绵阳市深入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纪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3 版)

        乡村大讲堂、千名干部下社区、党员群众“坝坝会”……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改善了汶川地震灾区民生,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逐渐走出一条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子。

        绵阳市委书记吴靖平介绍说,为切实增强绵阳内生动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市委中心组成员先后开展《坚持民生优先、推进科学重建》《绵阳地震灾区生态恢复研究》《增强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50余个调研课题,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绵阳市始终把民生改善作为最大政治,把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

        “灾情最重的乡村必去,区位最偏远的乡村必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必去,问题矛盾最多的地方必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必去。”绵阳独创的“五个必去”,是下大气力解决民生难题的一剂“处方良药”。

        地处北川关内最偏远的片口乡,灾情不重,但受地震次生影响,加之道路被阻、信息不畅,这里几乎与世隔绝。震后,当地药材大量滞销。村民刘元兵看到基层干部奔走在陡峭险峻的北松路时就知道,这条路的畅通,已不再是梦想。如今,禹茂路、墩青路、北松路终于通车了。刘元兵说:“我好想请书记市长到我家做客,来看看我的药材基地。”

        涪城区城北街道铁牛街社区紧扣“对待群众学孺子牛、勤勤恳恳当老黄牛、勇于创新做拓荒牛”的“三牛精神”,充分利用社区处于城中心文化、经济、商业中心的区域优势,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川剧剧场自2006年6月10日首场演出以来,已演出512场,使12万余人次的党员群众受到了传统文化熏陶,丰富了广大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传播了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涪城区金峰镇莲花池村党支部还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中,建立“支部+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新平台,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转化为推动全村产业飞速发展和农民大幅增收的持续动力,实现了水产、蔬菜、生态鸡产业由弱到强的跨越,探索着特色产业富民的新农村建设道路。

        村党支部书记廖述高自费到全国知名的水产养殖基地学习技术,回来后,他把技术免费传授给全村上百户养鱼户。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赵学开和村妇女主任禹琼带头种上大棚蔬菜,新发展了全村200多户蔬菜种植户。2010年底,全村大棚蔬菜发展到1000亩,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

        今年以来,绵阳市还加快了城市绿道建设,拟建全长1140公里的健康绿道,串联全市2区、1市、6县200多个自然人文景观。建成后,它将基本覆盖绵阳热点生态圈、文化圈、经济圈,并可与公交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让现代山水生态科技城的特点进一步凸显。

        “用真理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实施领导的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最有战斗力。”吴靖平说,绵阳市把党员干部领导灾后重建本领强不强,群众满意度高不高,作为检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的标准,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干部、赢得群众。

        (新华社成都7月14日电 记者叶建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