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演谁、为谁是根本

    本报评论员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1 版)

        观众、市场、演出、票价、生存、发展,这些文艺院团面临的所有难题,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里,都有了清醒的认识,得到了正确的实践。

        在文化体制改革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一个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院完全可以躺在国家的供给上,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是,这个在延安时期建院、有着七十余年为人民演戏的历史的艺术团体,自觉转变观念,直接面对市场。他们认识到:在文化市场上,观众就是市场;最大的市场,就是最广大的观众。他们排百姓戏,演普通人爱看的戏。有了老百姓的拥趸,何愁没有市场?

        毋庸讳言,现在有一种贵族化倾向,就是豪华剧目、高额票价。在同一城市中,就有剧院把秦腔的票价提到了几千元,而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票价多年来定在10元至50元之间不变。同样是看秦腔,这一高一低,一推一进,大多数观众进哪家的门,显而易见地标识出谁在想着老百姓。

        在市场经济中,艺术院团都面临着生存问题,但对于生存的方式,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愿意在小剧场服务小众取得较丰厚回报;而有人愿意服务大众薄利多演。对于后者,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十分明确:给予大力支持。

        其实,古往今来的艺术家都表达过这样的心情:绝对是观众越多越好,而宁可不要观众席上稀稀拉拉几个有钱人!艺术的大出息,文化的大市场,必定存在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

        而在所有这一切之上的,是社会责任,是文艺工作者为大众服务的良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