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前,19岁的余青峰挥笔写下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剧本:《之江潮》。
19年后,作为有突出贡献的引进的特殊人才,杭州市给余青峰奖励的一套住房刚好坐落在之江路上,面对的竟然就是钱江潮。
是巧合还是宿命?
“是天意,让我守候在钱塘江边,守候着19年前曾经感动过的一段情义。”7月11日,余青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余青峰与杭州有缘,是这座城市使这个“戏剧流浪汉”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也是这座城市给了他奔涌的文思和创作的动力,是这座城市使他创作出一部部影响深远的剧作。
的确,19年创作了24部大戏,其中18部被搬上舞台,这在当今中国编剧中极为罕见。
余青峰可谓名副其实的高产作家。
尤其是到杭州后。余青峰的高产与杭州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关系。
鲁迅在写给郁达夫的信中说,杭州是一个消磨人意志的城市。对余青峰来说,此言差矣。
“杭州是我梦中的城市。”余青峰说。
余青峰1973年出生于福建连江,父亲是一个县剧团的副团长,从小的耳濡目染使他迷上了戏剧。1991年,在迎高考最紧张的时刻,余青峰却开始了他的“杭州梦”——他沉浸在钱塘歌伎王翠翘曲折的经历中,戏剧创作的情思萌动,结果可想而知。高考落榜后,他把自己全部感情投入这个失意的风尘女子中,顺利完成了处女作《之江潮》。
剧本完成后,他兴奋地找到县文化局的一位干部,这位干部随手翻了翻剧本,不屑一顾地将剧本往桌上一扔:“一个小屁孩写什么妓女?你懂吗?”
1993年,余青峰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编剧大专班。读书期间他就参与创作了大型史诗话剧《孔繁森》。毕业后,他先后在福州闽剧院、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任编剧。
2001年,日后为余青峰带来巨大声誉的剧本《赵氏孤儿》在《剧本》月刊上发表,这个本子引起了上海越剧院著名演员赵志刚的注意,该剧旋被搬上舞台并引起轰动,剧目获得首届中国越剧节金奖,剧本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2008年又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曹禺剧本奖。
“小屁孩”一举成名。
2002年,余青峰第一次来到杭州,西湖的美顿使他感到震撼,整整3天,他沉迷在西湖的美景中,他感叹:要是能在这座城市生活多好啊!
机缘竟不期而至。
当他的《赵氏孤儿》一炮打响时,伯乐出现了,那就是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
从本世纪初开始分管文化的叶明一直有两个梦想:他希望能把杭州建设成中国的文化中心;希望有一天,在杭州的任何一条背街小巷中,杭州市民都能随意与世界级或国家级的大师邂逅。为此,杭州极力营造适合文人创业的环境,以前所未有的优惠条件吸引人才。于是,一批批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文艺家被杭州吸引而前来定居。
《赵氏孤儿》之所以打动叶明的不光是感人的剧情,还有一个原因是:杭州戏剧编剧人才奇缺。在叶明的力主下,杭州破格引进了这位无工作单位、无职称、无工资的“三无编剧”。
2006年11月,余青峰正式成为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的一名专职编剧。
“戏剧流浪汉”终于有了良好的归宿。沉醉于西湖的山岚雾霭中,沐浴着杭州钟灵毓秀的历史文化,余青峰灵感勃发,文思泉涌。2007年,他完成了来杭州后的第一部剧作《李清照》;接着又拿出了《秋瑾》、《简爱》、《大道行吟》、《江南雨》等剧本。
余青峰在杭州的创作之路实际上是一条创新之路。他说自己不喜欢雷同,如果后一个剧本与自己以前的剧本雷同,他宁可不写。
在中国,孔子是一个圣人,能否用越剧去表现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孔子55岁从鲁国辞官周游列国,去寻找理想,拯救社会道德,这使余青峰联想到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很快找到了一个共鸣点:在路上!于是他以此为切入点创作了《大道行吟》,塑造了一个奔波“在路上”的圣贤形象。有专家称,《大道行吟》解决了女子越剧如何塑造男性形象的问题,有“石破天惊”之感,观之使人“灵魂震颤”。
从此,他那使人“灵魂震颤”的创新之作不断涌出:他将越剧与歌剧结合,创作了越歌剧《简爱》,好评如潮;《女人街》则把曼妙的现代舞、爵士舞、流行的服饰以及背景音乐里的摇滚和说唱乐等融为一体,为越剧融入了时代的气息。到杭州4年时间,他竟拿出了9个剧本,其中8个已经上演。
“从选择了戏剧的那一天起,我就是选择了一条朝圣的道路。同时这也是一条不归路,是披荆斩棘的通往彼岸的心路。”余青峰感叹。
2010年10月,在“首届杭州国际青年剧作家论坛暨优秀青年剧作家余青峰作品展演”上,一批国内知名戏剧专家就“余青峰现象”提出一个问题:是余青峰提升了杭州的戏剧品质,还是杭州成就了余青峰的戏剧事业?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是杭州的人文景观造就了余青峰,余青峰的剧作也丰富了杭州的舞台,提升了杭州戏剧的品质,余青峰为杭州的戏剧舞台带来了一股清风。
一座城市成就了一个剧作家的伟业,一个剧作家也提升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如今,余青峰已是一座耸立在中国剧坛的青峰,越来越引起戏剧界同行的关注。
“我想把杭州的名人——岳飞、白居易、李渔、陈端生都写一遍。”余青峰说。(本报记者 叶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