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15日 星期五

    80后女教师的山村七年

    《 光明日报 》( 2011年07月15日   06 版)
    杨登会给班上的学生讲评美术作业,她的孩子像往常一样静静地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妈妈讲课。
    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

        6月20日,刚下过雨,山里的路变得泥泞起来。放学了,杨登会把学生送出校门,拉好书包上的拉链,有的孩子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家,杨登会叮嘱:“注意安全,一起结伴走。”

        三尺讲台

        2004年8月,从贵州省仁怀师范学校毕业后,杨登会考取了遵义县铁厂镇三星小学教师。她和父亲走了一天一夜,一路打听,才找到这所遵义县最边远的山区小学。学校的教室在吱吱呀呀的木楼里,楼上学生走动,楼下教室就下灰尘。

        父亲第二天要返家,不到20岁的杨登会哭着要一起走。但上课铃声响起,她还是不由自主地走进教室,站上了讲台。

        孩子热切的眼神渐渐打开了杨登会的心结,她留在了三星小学。

        放学后学校空荡荡的,杨登会感觉空虚,甚至有些恐惧。她想了个办法,经常跟学生回家,既做了家访,又体验了艰苦生活,还打发了时间。

        后来,杨登会恋爱了,对象是三星小学七个教师中的一个男教师。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山村小学的生活是清苦的。喝水得去两公里外的山脚挑,没有电脑,手机信号也不好,报纸看不到当天的。

        孩子一岁多了,杨登会有些想离开这里。面对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家长热情的期盼,杨登会犹豫了。和丈夫反复谈心后,她选择了坚守在山里的三尺讲台上。

        最困难的时候渐渐过去了。遵义县对乡村教育特别重视,几年间,政府对全县146所边远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全部实施了改造。2007年,三星小学校舍也重新做了翻修,成了当地最好的建筑。今年年底学校就可以上网了,杨登会特别高兴:“在山里也可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了。”

        爱心桥梁

        三星小学三年级仅有8个学生,杨登会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带,对孩子们有了很深的感情:“像姐姐对弟弟,更像母亲对子女。”

        当地青壮年很多出去打工了,山里孩子多是留守儿童。孩子们放学后得赶回家干农活,没有多少时间和老师交流谈心。杨登会就让孩子们写日记记心里话,她认真批改,这样在师生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

        孩子们在日记里写道:“老师像香香的桂花”,“老师像抚摸着我们的太阳”……稚嫩的语言传达出真挚的赞美,杨登会看着看着,心头酸酸的,暖暖的,眼泪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杨登会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不许迟到,她不断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大山获得更好的教育,为社会作贡献。”

        邓小东刚从大学毕业来到三星小学,他非常敬佩杨登会:“我想好了,也要像杨老师一样,把青春献给大山里的孩子。”

        三星小学校长朱正柏说:“这里69个娃娃需要和城里孩子一样公平的教育。杨登会这样有知识的好老师,是三星村的孩子将来走出大山的希望。”

        (本报记者 郭红松  本报通讯员 丁思江 投稿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光明日报社办公室 邮编:100062 投稿邮箱:net@gmw.cn 联系电话:010-67078557)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