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星期五

    中国足球能否重现生机?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8日 05版)
    “秦皇岛青少年校园足球节”上,孩子们在球场上拼抢。CFP

        7月5日,“风暴后重现生机——2011第二届中国足球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一边是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领导的中国足球团队,一边是日本足协名誉主席、日本职业足球联赛创始人川渊三郎以及现任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秘书长中西大介。大家共同探讨了中国足球的弊病、日本足球的发展经验以及中国足球的未来等话题。

    足球联赛是主要的杠杆

        没有高水平的职业联赛,足球项目只能在低水平层次徘徊并可能畸形发展。纵观中国足球近20年的发展过程,从甲A到中超,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国内体育赛事。尽管最初的热情期盼已变成如今的无奈调侃,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球迷依然对职业足球联赛充满期待。

        近邻日本在职业联赛方面显然走在了我们前面。20年前,日本的足球运动水平和中国不相上下,甚至还略低,但现在日本已跻身世界前20强。而中国足球却几经折腾,沦为亚洲二流靠后的水平。

        在论坛上,川渊三郎阐述了日本足球从弱旅变成亚洲霸主的路径。成立于1993年的日本职业足球联赛(简称J联赛)是设立在日本足球协会下属的团体,是日本国内最高级别的足球联赛。在经历了草创期、转换期和空白期后,改革期的J联赛创建是最关键的一步。法人化、俱乐部的地域贡献、教练员及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是被管理层特别强调的。所谓法人化,即俱乐部需公开财务报告(包括球员工资在内),实现透明的管理。“使俱乐部融入各个地区,尽力为地区作出贡献,这样足球俱乐部才会获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中西大介介绍道。另外,足协要求俱乐部每年有大量资金投入在培训教练员及俱乐部管理人员方面。

        “川渊三郎的介绍给中国足球从业者带来了启迪,更给中国足球指明了一条方向。”韦迪在听完川渊三郎的介绍后坦言。

        韦迪认为,中国足球在经历了打假反黑的大风暴后,得到了国家特别的重视,现阶段处在比较好的发展环境下。

        当然,日本与中国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中日发展职业联赛的环境和方式不一样,但日本在联赛的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重视青少年足球

        在当天的论坛上,青少年足球发展的话题尤为引人注意。从年轻一代的中国国奥球员仅进行了两场比赛就被伦敦奥运会拒之门外,到万达集团回归并注入巨资旨在推动青少年足球的举措,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在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方面,日本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川渊三郎介绍,日本足协尤其重视校园绿化项目和开展青少年项目。尽管日本是个土地珍贵的国家,但是他们依然致力于足球场的建设,现已拥有20个以上能容纳15000人的足球场。他还认为,把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送到国外学习,是提高足球水平的一种方式,但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在学习足球技术的同时尤其要注意青少年文化水平、交流能力的培养。因为运动员首先作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能是优秀的体育人。

        网易的一组调查显示,中国59.10%的家长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足球运动,因为觉得中国足球没有希望。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社会现状正成为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瓶颈。据中国足协最新统计,全国注册青少年球员人数仅有7000左右。因此,培养青少年的足球热情并建立自下而上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也是工作重心。

        中国足协竞赛部主任戚军表示,在过去的足球发展过程中,大家关注的是球员是否赚钱了,职业联赛发展如何,而忽略了青少年体系的培养。他说:“中国的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培养系列没有更好地坚持。我们现在说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水平出现了很多问题,里面有校园足球体育和教育的配合问题。”与会的多数嘉宾也认为,青少年足球问题更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共同协调和努力。很多人说这是教体结合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中国足球,实际上中国很多的运动项目在青少年的培养体系上已经出现了问题。

    把足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在当天的论坛上,川渊三郎反复向中国足球从业者传达着一个理念:把足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如何实现这个理念?他认为,足球俱乐部发展要扎根于地区社会,使足球运动与普通民众充分沟通和交流,树立足球公信力。 

        在谈及中国足球观念误区的主题时,“急功近利”是论坛发言者反复强调的一个词。期望换一个领导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奢望换一个主教练就能冲进世界杯,盼望留洋运动员回来就能提高中国足球技术,这些心态或许正是中国足球的问题。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

        静下心来,研究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抓住机遇,积极改革,改变中国足球在球迷心中的印象,让足球融入人们生活,这正是我们要做的。

        前中国篮协专职副主席李元伟认为,把足球当作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足球管理者、从业者一定要有一个开放的观念和胸怀,要把足球看成全社会方方面面的事业。其次,还要建立起与之相应的服务意识并着力打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我们的目标是让足球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一句话,但却是日本足球正在努力实现的一句承诺。中国不缺足球观众,但是却缺少足球文化。足球文化是长期积累的一个过程,是正确的足球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需要学习的正是日本足球的理念,用积极的心态对待中国足球的改革,而不是去诋毁、嘲讽,甚至辱骂。让足球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每个人都热爱足球,都愿意参与足球运动,这才是真正健康的足球发展状态。

        本报记者 王 东 本报通讯员 向黎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