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5日 星期二

    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雪域脊梁

    飞翔的雄鹰

    ——“中国尖刀兵”江勇西绕的“突击”人生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05日 04版)

        1米8左右的大个儿,一身军装彰显出康巴汉子的英武之气,深邃如鹰一样的眼神,孤傲而从容,威严而凌厉,似乎有一种让人一见而凛的力量。据说,就是这样的眼神,曾在国际赛场上让对手一愣而失去先机…… 

        他是代表中国军人在国际军事比赛中扬威的“中国尖刀兵”,驻藏某部副大队长江勇西绕。

        “就算倒下,也一定要倒在终点”

        2003年8月,爱沙尼亚。

        英国、丹麦、波兰、瑞典……28个国家的38支参赛队伍在这里进行军事对决。“爱尔纳·突击”,其含义是远程渗透侦察作战,是各国侦察兵的顶尖较量。

        营救人质,过水障,侦察与情报传递……参赛队员要在负重四十公斤、毫无补给的情况下,摆脱千余名假设敌的围追堵截,5天4夜奔袭200公里,完成18个课目的角逐。

        这次比赛恰逢该赛事举办10周年纪念,难度和强度均超过往届。

        较量,在比赛之前就开始了。由于前几届中国队成绩显著,其他27国代表队提出了“阻击中国队”的口号,“老外”们憋着一股劲呐!

        比赛开始了。在北纬59度的原始森林,没有尽头的冷杉和油松一如深不可测的海洋。他们面对的不仅是世界上作战环境最恶劣的陌生丛林,还有空中和地面“敌人”的穷追不舍。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江勇西绕专门选择地形复杂的无人区、沼泽地秘密行进,克服重重困难,在丛林中奔袭、战斗,成功摆脱千余名“敌人”的围追堵截,最终取得了外军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五星红旗第6次在“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竞赛场上升起,江勇西绕成为第一位扬威国际赛场的中国藏族军人。

        面对“你们为什么这么拼命”的问题,江勇西绕自豪地回答:“为祖国荣誉而战,就算是倒下,也一定要倒在终点!”

        在自我超越中领悟军人真谛

        如同好刀必定经过无数次淬炼一样,从一名普通士兵成为扬名中外的“中国尖刀”,江勇西绕也历经了无数磨砺。

        2001年,从解放军昆明陆军学院毕业后,江勇西绕被分配到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驻藏某旅基层中队,中队所属的连是一个崇尚血性和斗志的“尖刀连”。

        初到中队时,投手榴弹,他用尽全力也投不到40米,老兵们一出手就是50米开外。单杠练习,老兵嗖嗖嗖几个360度大回环跟玩似的,可他就连做最简单的引体向上也很吃力。

        1977年出生于西藏昌都的江勇西绕,是典型的“康巴人”,有着直爽、坚毅和不服输的性格。江勇西绕把所有休息时间都用来练习,从最笨的方法——吊杠开始练。班长丁晓宏为他讲解技巧,同学边巴次仁用背包绳帮他把手捆在单杠上。起初只能吊30秒,慢慢地可以吊1分钟、3分钟、10分钟、1小时……那些日子里,他的双手打满了血泡,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住。

        一次,部队拉到海拔5100米的米拉山集训。冰封雪裹,氧气稀薄,全连只有3顶帐篷。其余的,只好挖地下掩体。

        江勇西绕的任务是挖一个“地下空间”。晚上10点多,天上突然下起了冰雹。连队早有准备,拉起一块20多米长的大布挡在工事上方,只剩一截工事露在外面。江勇西绕招呼官兵都躲到布下接着挖,却独自留在露天挖。冰雹打在他头上、身上,他吭都没吭一声,埋头挥锹。连长看在眼里,满意地点点头:“这小子能吃苦,将来一定是个好兵!”

        一个意外让他面临突然的考验。由于排长突患感冒,江勇西绕临时担负起指挥一个排战术演练的任务。重点防御、迂回退敌、先佯攻后反击……江勇西绕凭借在军校打下的基础,灵活运用各种战术,一路攻关克险,终于在凌晨时分,带着全排战士第一个把红旗插到山顶。

        江勇西绕用战斗的胜利赢得了尊重。沉浸在喜悦中的士兵,把他高高地抛了起来。那一刻,江勇西绕心里充满了真正的自豪。3个月强化训练结束后,江勇西绕在达标考试中夺得全中队总分第一。

        出色的表现为江勇西绕赢得了在国际大舞台一展身手的机遇。

        9个月后,成都军区在全区范围内选拔骨干,以中国名义参加“爱尔纳·突击”国际侦察兵比武。严格选拔出的200多名优秀士兵,经过无情的淘汰仅17人来到海口参加最后的选拔集训,其中就有江勇西绕。这是一场冷酷无情的全程淘汰赛,17名队员中最终只能有9人走向国际赛场。

        对于江勇西绕来说,他不怕魔鬼般的集训,但却要比别人多闯两个难关。一是蛇。说来也怪,连狗熊都不怕的他,怕蛇。而比赛所在地是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蛇类众多;二是游泳。长在雪域高原,他从未学过游泳,而游泳是此次集训的必训内容。

        上了战场的士兵一往直前,没有退路。江勇西绕让队友拎来一条蛇,咬紧牙关,慢慢摸去……后来,他竟然敢把蛇绕到手腕上。随后,江勇西绕又苦练游泳。冲锋舟把江勇西绕拉到离岸400米处,然后让他下水。江勇西绕像秤砣一样沉了好几次,脑海几乎一片空白,但他还是坚持游完了全程,上岸后他瘫倒在了沙滩上……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那一年的“魔鬼训练”里,他经历了什么样的极限考验。侦察,攀登,长途奔袭,脚上水泡叠着水泡,肩头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连夜突击结束刚躺下,“魔鬼教练”又把鞭炮扔进房间制造“突发事件”……

        2003年7月20日,终于通过了各项选拔,江勇西绕成为“老A”部队的二队队长。当历经磨炼的江勇西绕与战友登上了前往异国的飞机,走向国际赛场,他知道,自己不再是当年那个懵懂少年,也不再是那个站在单杠下挠头的新兵了。

        雄鹰就要翱翔在蓝天

        2004年初,从国际赛场载誉归来,江勇西绕从驻藏某旅调到拉萨某部。为解决部队骨干缺乏的燃眉之急,部队决定让他组织首期“雪豹”骨干集训班。

        雪豹,生活在气候恶劣的喜马拉雅山,反应敏捷、速度快、潜伏时间长。高原侦察兵训练要达到“雪豹”那样的境界,一切都要从零开始,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新的挑战,江勇西绕没有犹豫。在他看来,把国际赛场上获得的经验用于我侦察兵的实战化训练,比拿名次更重要。就像3年前选择从昆明回到西藏一样,他锐利的眼睛,总是在国家和军队最需要的地方寻找自己的位置。

        没有训练大纲,素质参差不齐,首期“雪豹”集训一开班,江勇西绕就犯了难。更让他意外的是,第一天进行手枪训练,5发子弹射击完毕后,好些官兵的靶纸上竟没有一个弹孔。一名叫任正雄的新兵,由于曾经遭遇弹壳跳进衣领的意外,甚至连枪都不敢开。

        江勇西绕用上了“避实就虚”的一招。任正雄的枪里明明有子弹,江勇西绕却告诉他是空弹夹,让他瞄准射击,有时则正好相反。虚虚实实之中,任正雄对自己有了信心,不仅敢开枪了,而且发发子弹命中目标。

        浪木射击、平衡绳索射击、滑绳射击、乘车射击、踏圆木射击、搜索射击……以往在国际侦察兵赛场才出现的课目,被江勇西绕用到了连队的训练场上。

        通过实战化的训练,官兵们的射击水平突飞猛进。在2004年成都军区举行的军事比武中,曾经连枪都不敢放的新兵任正雄成了百步穿杨的神枪手,取得了手枪、步枪射击第一的成绩,“雪豹连”也拿下了全部硬课目的第一,从此一战成名。

        “雪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作为一支驻守高寒山地的部队,江勇西绕意识到,队伍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体能。

        江勇西绕把战士们带到沼泽地中,要求把装满教练弹、重达50多公斤的弹药箱一口气举半个小时。战士们像一个个“泥人”,不断有人倒下、站起,再倒下、再站起。半小时后,刚出泥潭,江勇西绕又组织大家进行水中格斗训练。乌黑的水下布满草根,每一次摔倒都异常痛苦。

        没有炼狱般的训练,就没有超一流的军人。深谙此理的江勇西绕带着他的部队,向体能和意志发起了一次次冲锋。

        暴雪夜里紧急机动,4昼夜不间断渗透作战……经过两年多的艰苦训练,“雪豹”官兵的体能突飞猛进,实战能力大大增强。他们多次在西藏军区、成都军区的军事比武中夺魁,探索出10余种训练方法、创造了数十项高原侦察兵训练纪录的江勇西绕也多次立功受奖,光荣出席全军英模大会,2008年2月他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长着一双鹰眼的江勇西绕被战友们亲切地称为“山鹰”。江勇西绕说:“如果说我是一只雄鹰,那么是党和人民给了我展翅高飞的翅膀……”

        (据新华社拉萨7月4日电 记者尕玛多吉、张爱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