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一位聋人舞蹈演员,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却时刻体会着来自祖国的关怀和温暖。7月1日是党的生日,也是我心灵深处永远铭记的日子,正是在党的阳光沐浴下,我和艺术团茁壮成长。
1995年,我出生于河北,1岁时的一场高烧夺去了我的听力。6岁我进入普通小学。第一堂课老师点名,我没有反应。妈妈含泪对我说,我跟别的孩子不一样,我的耳朵听不见声音。那时,我还以为世界上只有我一个聋人,第一次感到孤独和难过。但幸好,我处处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为让我看清唇语,老师把我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并尽量把讲课的内容写成板书。
9岁那年,学校开设了舞蹈兴趣班,我很想参加,但妈妈说,听不到音乐不能学跳舞。
2005年春晚的《千手观音》,让我们全家人知道聋人也能跳舞,更加激起了我的舞蹈梦。10岁生日那天,妈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让我学舞蹈。妈妈答应了。虽然要比健全孩子付出更多艰辛,但这让我变得快乐。
2007年8月,我意外接到艺术团面试的通知。原来父母见我痴迷于舞蹈,就多方了解和联系艺术团,替我报了名。
在艺术团3个月的试训令我兴奋,深入的了解令我惊讶:我没想到,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早在1987年就成立了,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与6000多位各界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他们的首场演出。
我没想到,在艺术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有100多个来自不同省份和民族的残疾伙伴。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到,有的行动不便,大家互助互补,情同手足。老师像父母一样与我们相伴,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排练、同演出。
经过3个月的试训和考核,我终于成为艺术团的一员。4年来,它带给了我太多的收获和感动:
我忘不了,每天清晨,和小伙伴们迎着晨曦乘坐公交车到东城特殊教育学校上课。我的学习成绩名列第一,还加入了共青团。
我忘不了,艺术团为我们开设了思想品德课,让我们看“双百人物”的感人事迹;赴老区和地震灾区义演;参观延安、瑞金等革命圣地;观看升旗仪式,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忘不了,芭蕾老师夸奖我身材好,她的鼓励让我产生了做芭蕾公主的梦想。严酷的训练,让我体验到足尖鞋和芭蕾裙带来的苦与乐,我主演的芭蕾舞《天鹅》登上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舞台。
我忘不了,16岁的我就出访了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参加了北京残奥会、台北听障奥运、上海世博会、广州亚残运会的演出,不仅展现了中国残疾人的风采,还开阔了我的视野和胸襟。
生命有梦,因为梦想,在艺术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我们释放激情、创造艺术、诠释生命、收获幸福。
生命有爱,爱如阳光,温暖着我们残障者的心田,在党和国家的关爱下,我们的特殊艺术在这个星球上绽放着绚丽风采。
生命有情,我们用行动感恩关爱:我们将美奉献给世界,足迹遍及祖国山山水水,出访五大洲60多个国家,带给观众艺术的享受、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交融。
我们深知,是亲爱的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是伟大的祖国给艺术团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是善良的人民托起了残疾人的梦想。我国特殊艺术的成就,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社会和谐与人权保障的写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代表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向伟大的党送上深深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