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出版业中,无论是出书数量,还是经济收入,宁夏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都很难排上位置。然而,他们去年出书净收益率高达16.8%,远远高于许多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
谁会想到,这个单位几年前还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自2003年以来,他们连续5年亏损,2007年全年总收入1400多万元,总支出高达2300多万元,亏损达962万元。2007年年底,杨宏峰出任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前身宁夏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竟因欠账相继收到法院的9张传票。
2009年8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在南京召开后,宁夏人民出版社很快就转企改制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在很短时间内改变了单位的性质,取消了123个事业单位编制,完成了工商注册。与此同时,在社内对71个中层干部岗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对一般工作人员则进行双向选择。
在转企改制中有37人先后退休,他们又面向社会公开招收了40名硕士,及时补充了高层次人才。2009年12月31日,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国出版集团在银川签署协议,实现战略重组。几个月后,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各单位纷纷到宁夏建立分支机构。于是,银川出现了“黄河三联书店”、“现代教育出版社宁夏分社”等牌匾。
与中国出版集团重组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如虎添翼,迅速提升了选题、策划、组稿的能力和影响力。过去,受地域偏小、影响较弱、名气不大的局限,他们常常遇到组稿难题,甚至有一些本地名家也不愿意在他们这里出书。现在,他们打破了各种限制,开展更广泛的业务活动,适时推出了“精品出版工程”。他们本计划推出100部精品图书,结果很快就征集到500个选题。现在,他们推出的56个民族文化丛书,已收到50部书稿,预计今年年底即可出齐。《新青年》简体横排本、大型系列丛书《月华》均已出版。为40位世界华人女作家推出的“雨虹”系列丛书已出版了10部,为50位宁夏本土作家而编集的“新绿”丛书和为全国40位“70后”诗人而推出的系列诗集,也已纳入出版计划。
杨宏峰告诉记者,宁夏人民出版社过去每年出版本版图书最多时也只有330种,2008年增加到590种,2009年又增加到750种。2010年,虽然人员发生较大变动,仍然出书587种,今年他们计划出书700种。现在,他们基本还清了债务,职工人均收入也比前几年翻了一番。而最令杨宏峰兴奋的,还是集团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过去主要是靠出版教材度日,教材收入竟占出版社总收入的87%。现在,本版新书收入提高到39%,其他营业收入也超过了20%,而教材收入所占比例就降到了40%以下。
(本报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