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川藏线上,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触——如今的西藏农牧民真是太忙了。因为,农牧民的致富生活“提速”了。除像以往种青稞养牦牛外,现在的农牧民忙着种大棚蔬菜、参加施工队、办家庭旅馆……牧民们扔掉马鞭,骑上摩托车,欢快地忙碌着新的营生。
大棚蔬菜:高原农牧民冬季吃上西红柿
昌都地区类乌齐县平均海拔4500米,每年5月至10月算是夏季,高山上的农牧民往年会在房前屋后种上一片菜,萝卜、白菜和土豆等自吃。冬天零下十多摄氏度,地里根本没法种青菜。“冬天云南等地蔬菜也能运来,但价格翻了一番还多。冬天西红柿在类乌齐要卖到七八块钱一斤,普通牧民吃不起。”类乌齐县县长洛松益西说。
如今,昌都地区很多村子建起了蔬菜大棚。现在大棚冬天产小白菜、豇豆和萝卜等,夏天产青椒、黄瓜、西红柿等。目前,昌都地区共有蔬菜大棚1600余座,农牧民冬天吃到反季节蔬菜已不成问题。
采药:进山几十天收入数万元
三五辆摩托车相随,后座上绑着铺盖和干粮,外加一把尖嘴小铲。五六月间,行走在317国道的昌都地区段,不时能看到这样的骑行队。这些骑行人多数是上山采药或采药归来的采药人,挖的是“软黄金”——冬虫夏草。
每年的5月初至6月末,是虫草最佳的采挖期。昌都地区岗托镇老药农次仁说,农牧民们都是持证结伴上山。采药人带着铺盖、几十斤糌粑和酥油茶,到很远的高山上去采药。
挖到虫草不愁卖。很多来自成都、拉萨等地的“老板”主动上门来收。次仁说,2003年以前,一根好的虫草只卖约20元。现在,好的每根收购价70元,差的每根也达到了20元。“价格和质量都按中等算,一家几口人进山挖上1斤,就是六七万元。不少人用挖虫草的钱买了摩托车,或扩建了新房。”
靠路吃饭:跑运输干施工办“藏家乐”
岗托镇位于317国道旁边,是四川进入昌都县的必经之路。2004年,岗托镇党委书记罗松尼玛动员18个村的1000多名农牧民成立了岗托镇金沙江农牧民施工队,参加317国道翻修等工作,一年内就帮助农牧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
昌都县俄洛镇村民巴嘎的家在214国道边上。新盖的两层楼房砖混结构,宽敞大气,装饰精美。去年8月,他的“巴嘎藏家乐”正式营业,能同时为三四十位游客提供食宿服务。不到一年,他的“藏家乐”已赚了2.5万元。
出巴嘎家门,顺着214国道一直往北,就到了类乌齐县的恩达村。类乌齐县县长洛松益西介绍说,近年来,恩达村借助交通便利优势,引导群众劳务输出,组成村民运输队参加工程建设,运输商品和蔬菜。现在村里118户,已有大小货车45辆,拖拉机29辆。(新京报记者 陈 博 光明网记者 廖 慧 本报西藏昌都6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