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9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一系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主题的访谈活动在网上与广大网民见面。
从经济快速增长,到民主法制建设;从文化繁荣发展,到社会事业进步。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走进由中宣部宣教局主办、中国网络电视台承办、全国百家网站参与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网上系列谈活动”,与网友互动交流,畅谈发展成果、探析制度优势,共迎建党九十年。
经济发展巨大成就展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
“我国成功地实施了‘十一五’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规划司副巡视员周南在5月24日举行的首场访谈中开篇破题。
访谈中,财政部、农业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与周南一起,就网友关心的经济议题展开在线交流,回答网友提问。
“我是北京的网友,我比较关心保障性住房问题,很关注国家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请问国家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有什么重大进展?今年有哪些新的政策措施?”网友向财政部综合司副司长汪义达提问。
汪义达表示,“十一五”时期,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我国解决了1500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和360万户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今年,我国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财政部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下一步政府对房价调控有什么方向性的规划,准备从哪些方面着手?”网友将又一个有关住房的问题提给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改革与发展司司长兼研究室主任倪虹。
倪虹说,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成果尚需巩固。要实现下一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则需要从增加供给、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调节需求、完善差别化税收信贷政策,加强监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方面共同给力。
而针对网友提出的我国农村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外流问题,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巡视员、工程师张辉坦陈,“将来谁来种田”这个问题确实越来越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加强农业生产力建设的同时,开发和利用好农村的人力资源,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从推进节能减排,到应对“老龄化社会”;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到保障粮食安全;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几位嘉宾有问必答,用经济发展的成就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优势。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事业已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还有行政规章等多个法律规范在内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在我国形成,对于推动我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事业必将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立起不朽的历史丰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在6月2日举行的第二场访谈中说。
在这场访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研究室副主任梁鹰、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副巡视员姚振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冯军和刘俊海一起,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形成的,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面对网友的提问,梁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这个法律体系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积极稳妥构建逐步形成的;是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形成的;是多层次并进,各个立法主体共同努力形成的;也是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世界法制文明成果形成的。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网友向姚振怀提出了问题。
姚振怀说,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还要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为什么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
回答网友这个问题时,冯军提到改革开放前,特别是“文革”历史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也谈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对比无可辩驳地证明:法治亡,则国乱民穷;法治兴,则国强民富。”冯军说。
如何运用法治手段治理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激活民事责任制度,保护广大食品消费者的民事权利?如何进一步加大食品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如何依法处理政府工作人员在食品监管中的渎职行为?……
食品安全问题在24日的访谈中成了众多网友共同关心的话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法为基。在场嘉宾从“三农”问题到监管制度,从《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到监管机制的健全,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责任等各个方面认真解答了网友的疑问。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文化软实力提升
广播电视普及、新闻出版繁荣、文化产业兴起……
6月16日进行的第三场访谈上,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孙若风,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兼信息中心主任、新闻发言人吴保安,新闻出版总署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四位嘉宾围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与网友进行了深入交流。
“十一五”期间,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取得了哪些成绩?
网友的提问让吴保安说起一串串的数字——
通过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在全国2800座发射台更新改造6776部发射设备,有效提高中央广播电视节目的无线覆盖能力;
运用直播卫星开展村村通服务,“十一五”期间,解决了71.66万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
数字电影在农村全面普及,2010年农村电影放映已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公益目标……
“我作为社区居民反映个问题,我们街道上的社区文化中心牌子挂起来了,但设备寒碜些,政府能不能再投入些?”
孙若风同样以数字来回答网友的提问:按照规划,2009年至2013年,中央拟对中西部地区截止到2008年底已建成的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设备购置进行补助,中央财政共计安排资金10.59亿元,其中2009年落实资金2.59亿元,2010年安排资金2亿元,共补助社区文化中心1092个、文化活动室6022个……
如何看待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的巨大挑战?面对网友的问题,范卫平说,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非常快,这对传统出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传统的纸介质的出版业不会消失,只是需要转型升级。我们将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他说。
“如何看待社会中存在的各种拜金、低俗等社会现象?”网友向吴为山提出了问题。
吴为山说,我们要抵制这样的现象,首先要建立起文化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创新精神来繁荣我们的文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他说,“文化的力量是潜在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充分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时代创造更好的艺术,为历史、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从文化体制改革到国产电影的发展,从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到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问题,从新媒体到国学热,从演出票价到反对假唱……嘉宾和网友在问答之间探讨构建民族的精神家园,提升文化软实力。
社会保障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需求
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社会救助事业加快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推进、卫生改革卓有成效……
6月23日举行的第四场访谈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王定华,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刘喜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和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高卫中与网友真诚交流话民生。
如何判断当前的就业形势?部分地区出现的“招工难”现象是否已经缓解?下一步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就业?网友向尹成基提出一连串的问题。
尹成基说,当前我国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今后一段时期,“招工难”现象还将继续存在,而且局部性、季节性的“招工难”现象还可能趋于常态化。
“要解决好就业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就业服务、加强职业培训、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同时,用人单位也要顺应劳动力供求变化逐步改善劳动环境。”他说。
近一个时期,粮、油、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面对网友提问,刘喜堂说,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受影响最大的是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等低收入困难群众。去年以来,国务院要求各地及时制定价格临时补贴方案,今年春节前,中央又及时下拨财政资金为低收入困难群体等发放一次性春节生活补贴。更重要的是,民政部还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建立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的长效机制。
高考刚刚结束,网友们围绕高考改革的思路向王定华提出了问题。王定华说,未来十年,统一高考为主的格局不会发生改变,但在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方面将会稳妥地进行改革,包括考试内容、考试方式、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同时还要坚持阳光招生,保证公平公正。
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又提高了,老百姓能享受到哪些实惠?国家在农村基层如何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针对网友提出的问题,高卫中用数字和事实一一详细作答。
他同时表示,“十二五”期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医改仍是卫生部门的中心工作,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医改的正确方向,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
一场场访谈,一次次问答,引起网友的热烈回应,坚定了人们对未来的信心。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道:在建党90周年之际,衷心祝福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力更加强盛,人民更加富足,军队更加威严,让所有中国人自豪和愉快地工作、生活,让中华民族真正立足在世界舞台上齐声高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