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既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学生长的土壤。作家只有走进生活,才可能获得生活的真实、生活的真情、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谛,从而真正认识生活,懂得生活,写出有生活质感、有审美价值、有思想分量、有社会意义的好作品。
比如,过去我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史,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的层面。去年走进井冈山后,我的认识才有所不同。举个例子,当年毛泽东带着队伍上井冈山时,只有700多人,几百条枪,但最后居然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打败了蒋介石800万军队!这究竟靠的是什么?通过走访,我才领悟到,这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
在深入灾区的生活中,我也深有体会。汶川大地震后,我见证了大地震的残酷,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山崩地裂,飞沙走石;目睹了几百个遇难孩子的母亲在废墟上以泪洗面,长跪不起,才真正懂得了什么叫悲痛欲绝,生不如死。正因为生活感动了我,我才将情感注入作品,写出了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震中在人心》。此后,在灾后重建的日子里,我又先后四次深入灾区,又写了反映灾后重建的长篇报告文学《绝地重生》。我想告诉人们:“汶川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民族精神,也是当今中国最稀缺的一种精神,它为当下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丰富与提升!
总之,长年累月地深入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生活本身就是文学,就是作品,它蕴藏着最丰富的故事,最深刻的思想,最生动的语言,最鲜活的细节。深入生活,不仅是为创作积累素材,而且是作家的一种人生体验,一种精神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