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恭志,38岁,中共党员,是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的一名农村电影放映员。他是残疾人,身高不到1.5米,下肢严重畸形,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却用自己80多斤的身躯挑着沉重的电影设备翻山越岭,为乡亲们送去电影“晚宴”。这一“送”,就是23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部分农村还没有电,每放一场电影,发电机、放映机、幻灯机……一共三四百斤的重量全要挑着去。当时的情形是:父亲挑一担,母亲挑一担,马恭志挑一担零星的设备和两个影片盒,俨然一个家庭放映队。1996年,马恭志买了一套更为轻便的放映设备。自此,家庭放映队便成了母子放映队:母亲郭戊菊挑着100来斤的放映设备,马恭志提着影片,母子俩肩挑手提在山岭间跋涉的身影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
马恭志说:“我喜欢电影,农民兄弟更需要电影。看到乡亲开心,我就很快乐。”1993年9月的一天,马恭志正在枫坪村准备为乡亲们放电影,突然邻居赶来告诉他,他的妻子马上就要“生产”了。马恭志欣喜万分,但看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他还是拜托邻居将妻子送到医院时,自己坚持放完电影。半夜赶到医院,一直理解并支持他的妻子这回也感到“委屈”了,马恭志应对妻子的只有深深的愧疚和夺眶而出的眼泪。孩子出生后,马恭志给她取名:马电影。
听说马恭志要在柏林镇杜泥村彭家组放电影,记者“偷偷”地前往观看。只见组里的一块空坪上聚集了近两百人,坐的坐,站的站。一位大婶告诉记者:“早上听说马恭志要来,我们一家老小早早吃完晚饭,就搬着板凳来‘等电影’了,看一场电影我们都会兴奋好几天。”48岁的刘大伯是柏林镇高屋村人,他特地走了近20里山路赶过来看电影,他同记者聊起了小时候冒雨走几十里山路到别的村看电影的经历,连说:“这露天电影就是有‘味道’!”
马恭志生长在有名的金银冶炼之乡,当地不少人靠金银冶炼发了财。已经发家致富的姐姐和姐夫多次劝说马恭志:“你不要再去放电影了,挑着那个放电影的担子就像耍猴人一样,还赚不到钱,干脆就跟我们去搞冶炼算了!”马恭志拒绝了。在他看来,肩上的扁担,挑着的是欢乐和梦想,更是责任与希望。在困境和诱惑面前,在农村文化的寂寞阵地上,他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在路上”。(本报记者 龙军 特约记者 禹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