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8日 星期六

    石兰松系列报道之二

    “明晨7点,大龙湖畔,不见不散”

    ——“摆渡教师”石兰松的一天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18日   05 版)

        5月9日,清晨6点,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大龙洞村内泽屯。

        乡亲们都还沉浸在梦乡中,刁望教学点唯一的老师石兰松的家里已经亮起了灯光。在缸里舀几瓢凉水擦了把脸,石兰松习惯性地走到院子里,朝大龙湖上张望,他想瞧瞧天气咋样,影不影响摆渡孩子们去上学。见山外晴好,他的心一下子松了很多。

        走回屋里,石兰松一边往嘴里扒粥,一边告诉妻子童绍玉他要带去学校的东西:17个饭盒、2斤鸡蛋、一沓作业。妻子用箩筐将东西一一装好,她总觉得丈夫记性不好,连去镇上给家里买米,都要写在纸条上塞在他手上才放心,可一说起跟孩子、学校有关的事儿,哪怕是一颗纽扣,他也总记得清清楚楚,反倒对自己千叮咛万嘱咐。

        这时,湖边传来孩子们的谈笑,石兰松呼啦一下喝掉剩下的粥,放下碗筷,抓起箩筐,都没来得及跟妻子道别,就小跑着出门去。

        渡 者

        “韦钰妃、陈德、梁宏福……”在雾气笼罩的湖边,石兰松一一点名招呼孩子,在抱孩子们上船时他发现,湖上昨夜起风,船被吹得搁浅在泥滩里。他脱掉鞋袜,踩着湖水就去摇船,船边的水浑浊了,溅湿了裤脚。一个人在湖水里左推推右拉拉,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船从泥滩中拉出来。来不及穿鞋,他用力将船拉近岸边,双手扶住船舷,嘱咐孩子们挨个上船坐好,又跑到岸上,拉起锚链,擦了把汗,撑开木桨,划水而去。

        今天有6个孩子乘船去上学。石兰松说,最多的时候有13个,要分两批才能渡完。如果加上孩子回家午休的摆渡,石兰松一天在湖上就要往返12次。

        “过去用的是小木船,在湖上最怕遇到风浪。”石兰松指着湖上的水湾说,“在那些地方,最容易遇到风浪。如果无法靠岸,只能尽量稳住小船,任由船儿荡到湖心,等风头过了,才能将小船从湖心划回来。好在现在有了铁皮船,速度快了,风浪也不怕,更不用担心雨水会淋湿孩子们的衣鞋。”

        师 者

        绕过三道水湾,船到刁望屯。石兰松打着赤脚跳到岸上,一手扶住船舷,一手扶着孩子下船。把锚链插在岸上后,他又从湖里提了一桶水,带到学校去。爬上一段二三百米的坡路时,他已经有些气喘。

        走进教室,石兰松开始了一天的教学。

        这是一个山区教学点特有的复式班,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

        在教二年级的孩子写谦虚的“虚”时,他误把“虚”写成了“虑”。马上有孩子举手说:“老师,错了,错了,下面应该是作业的‘业’!”“对,你们很细心。就像《画家和牧童》中的画家一样,老师不一定总是对的。”

        望着孩子们一脸“胜利”的喜悦,石兰松又笑着走到教室的另一侧,教一年级的孩子们认字。

        “这个‘瘦’字不好写,必须一笔一划地写清楚。”石兰松边在黑板上示范书写,边说:“认识了这个字,还要能理解、会运用,谁能解释一下这个字呢?”

        “就像生病的奶奶的手,没有肉,只剩皮和骨头。”6岁的何琪琪回答。

        “对,这就是‘瘦’啊,你们要像琪琪一样,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也要好好学习,照顾好自己的爷爷奶奶。”石兰松语重心长地说。

        讲完一年级的内容,石兰松又“转回”二年级的课堂,几堂课下来,石兰松额上满是汗水。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自己这是在“弹钢琴”,“在一节课上教一、二年级,就像在不同音阶的琴键上弹奏,要做到‘忙而不乱’,很见功夫呢。”

        保 姆

        10点40分,孩子们在自习,石兰松开始给孩子们做午饭。

        孩子们的午餐是米饭和青菜炒肉。石兰松一边洗米煮饭,一边对记者说:“现在教学点的条件已经好了很多,特别是这学期起,政府让孩子们吃上了‘免费午餐’。”把饭煮上后,他又端上菜盆,去村民的菜园里摘些青菜。“想要多少就摘多少”,是村里老人给他的“特权”,但他从不摘细嫩的菜叶,“老人家牙口不好,嚼不动老叶,要给他们留嫩叶儿”。

        “班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整天跟着老人,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些孩子回家后自己搭着椅子在灶台上煮面,衣服脏了不说,煮的面汤也是半生不熟。让孩子中饭在学校吃,虽然自己多了一份活,但能让孩子们吃得好一些,也值!” 

        教学点没有宿舍,午餐后石兰松还要驾船送孩子回家休息,来到湖边,见一个孩子洗碗时,水里漂着好些饭粒,他一边把孩子的碗拿过来帮着洗,一边告诉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就是一滴汗,你要珍惜粮食哦。”

        朋 友

        这些天,石兰松家里正在翻修房子。中午1点半,在家帮着妻子忙碌了一阵的石兰松,又划着船来到了教学点。

        课间休息时,石兰松一会儿跟孩子们趴在球桌上,簇成一团争着玩拼图纸板,一会儿跑到孩子们中间,“夺走”孩子手中的球,一会儿又装成“老鹰”,哇哇直叫地“叼小鸡”,活像调皮的“孩子王”。大家唱着、跑着、跳着,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安静的小村庄,响起了盈盈的笑语,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但石兰松发现,班里年纪最小的梁宏福、梁宏珍和覃毅立却闷闷不乐,他们上学迟、胆子小,下课了也很少跟哥哥姐姐一起玩,只是眼巴巴地站在一边,满脸羡慕。于是,他拿着一个皮球走过去,招呼他们仨围成一圈,自己站在中间,教他们传球,见老师也跟自己一起玩,三个小孩子别提有多开心。石兰松说:“孩子的欢笑是我快乐的源泉,他们跟我,就像朋友一样,常常跑过来就是一个拥抱。”

        亲 人

        4点半,天突然阴沉下来。担心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碰上大雨,石兰松提前给孩子们放了学。他想起来,前几天覃静贤私下里跑到湖里去游泳,这事儿有必要让他的爷爷知道,而且老人家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他也早想着去探望一下。

        船靠岸后,石兰松插上锚链,让孩子们在岸上等他,他跑着穿过一片竹林,爬上一面石坡,来到了覃静贤家。石兰松的到来,让老人十分高兴,他常年生病,平日里对孙子能顾到基本的吃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孙子的衣裳破了脏了,都是靠石老师帮着打理。

        石兰松握住老人的手,细心询问他的生活情况,还把静贤学习有了进步和私自下湖游泳的事儿告诉了他,老人听了又喜又忧,说:“这孩子很聪明也很皮,幸亏有你管教,我的心才落得地哩!”

        担心岸上的孩子受风着凉,石兰松没有久留,递了一支烟给爷爷,道了别,就一溜小跑地来到湖边,孩子们早已坐在船上,天不知啥时候也放晴了。他动作麻利地拔起锚链再一次起航。

        夕阳的余晖中,他与孩子们重复他们的约定:“明晨7点,大龙湖畔,不见不散。”……

        本报记者 刘 昆 通讯员 张林涛 石贵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