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日子里,出版界一派活跃,林林总总,推出了多种读物。在多种多样的专著、通俗读物、图集、丛书中,我见到了一种全新的党史著作。这就是《在这光辉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光影记忆》这部别开生面的党史读物。说它“别开生面”是因为它有别于其他党史读物,是以我国党史题材的电影作品剧照为载体,来展现党的历史脉络。该书由中国电影资料馆及党史学界的一些专家编著,以“光影记录党史,红色照耀未来”为主题,从深刻反映我党奋斗历程的众多优秀电影中遴选出300余部电影作品、500多幅剧照,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现了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动人事迹和情操,读者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方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区别于其他党史读物。它给我的最大启示,就是在党史宣传上的创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这光辉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光影记忆》的创新,体现在对党史宣传从形式到内容上的突破。大多的党史读物都是以学术性或知识性为主,难免枯燥和严肃,而本书则以一些经典的电影、精彩的剧照来追溯党史,以电影中所表现的党史大事、英模人物来勾勒党史,用电影精彩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动人的情感、经典的画面来宣传党史。本书选取了两种类型的电影,一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经历改编的,比如《我的1919》《风暴》《重庆谈判》《大决战》《刘胡兰》等。另一类是《闪闪的红星》《青春之歌》《荔枝红了》等虚构的艺术作品,虽未能全部选取真人真事,但通过生动的叙述,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历史氛围。这两类影片结合在一起来反映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使党史宣传生动活泼。应该讲,这是党史宣传中的一个很有创意的视角。
其次,《在这光辉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光影记忆》的创新,还体现在全书的文字介绍上。为了把这些党史题材的影片串连成一部完整的党史,该书在文字介绍上下了很大功夫。全书有三类文字,一是每章之前有一个精炼的概述,二是对每部电影的剧照有一个精彩的描述,三是在每章的最后附有一个大事记。这样可使读者对这一阶段电影的历史场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于电影不可能面面俱到反映到所有的党史事件,这样前有概述后有大事记的安排就可以使历史整体与历史局部、史实与剧情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通过红色镜头还原出一条清晰的党史发展脉络。
我跟电影有一些渊源。根据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改编的电影就是在我的母校松江二中拍摄的,老楼里有着太多故事、记忆和情感,每每想到张闽饰演的学生干部在紫云藤下与同学谈心的场景时,都禁不住让人热泪盈眶。近些年跟党史有关的电影,我也有过关涉,甚至“触过电”。记得在政协成立60周年的时候,献礼影片《建国大业》成为史上最卖座的国产电影,引起了网友对政协、民主党派地位变迁的热议。当时两会上我从政协制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软实力或软权力的概念角度跟网友进行了沟通。也是在同一年,我担任总顾问的影片《李大钊》,为纪念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为新中国60周年华诞献礼在北京大学放映,影片再现了李大钊少年求学、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建立中国共产党和推动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伟大事迹,用崭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李大钊追求真理、慷慨赴死的光辉形象。在这些历史中,我深深地感到,党史是我国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关键是我们要珍惜这一资源,开掘好这一源泉。
电影从面世之初的“活动画面”,经由对文学、戏剧的幼稚模仿,已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备的独立艺术。一些改编得好的电影已经远远超越了书本原著所产生的影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电影相较于书面上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传播面和社会影响更大,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党史研究人员与电影工作者可以联袂合作,为及时将党史研究成果转化为影视作品,为破解主旋律电影之困、党史宣传注入新的活力。
我希望《在这光辉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的光影记忆》这部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俱佳的作品,不仅能在众多的同类读物中脱颖而出,而且能推动我们的电影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党史题材的优秀影片,献给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献给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国人和世界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