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1891年生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少年时代在家乡读私塾,练拳术,干农活,后求学于金华中学、之江大学。1915年赴日本留学。1919年夏回国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春到上海应陈独秀邀请担任《新青年》编辑;8月,与陈独秀等一起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1920年起历任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华艺术大学、安徽大学、广西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华东文化部部长、高等教育局局长,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常务委员,《辞海》总主编等。他在复旦大学执教50余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25年。
1920年3月,陈望道在故乡分水塘村,独自住进老家的一间柴屋,开始翻译《共产党宣言》。复旦大学教授、曾任陈望道秘书的邓明以在她所著《陈望道传》中这样描写:山区农村的早春天气还相当寒冷,柴屋因经年失修破陋不堪,屋里的一块铺板和两条长凳,既当书桌又当床;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伴随着他送走了无数个漫长的寒夜,迎来了黎明前绚丽的曙光。
在《共产党宣言》出版72年之后的1920年8月,它的第一个中文译本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首印1000册。
陈望道是我国现代新闻学教育的创始人。他写的《修辞学发凡》,更是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
苏步青先生在纪念陈望道诞辰100周年之际题写了一副对联,传神地概括了陈望道的一生:
“传布共产党宣言千秋巨笔,阐扬修辞学奥蕴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