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里,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大多由年轻教师担当。可东华大学的王依民,不仅年过花甲,还是一位博导、专家。
王依民做辅导员是自己“讨”来的。而且,他主动请缨要当新生班主任。
辅导员工作费心费力,功成名就、教学科研繁忙的王依民图个啥?王依民说:“当老师这么多年,我深刻体会到,对学生,尤其是转型期的大一新生进行及时引导非常重要”,“能对这些孩子有所帮助,就是最大的幸福。”
学生们惊呼:王老师竟然打网游
王依民履职辅导员,第一项工作是学打电脑游戏,学生宿舍里流行什么,他就学着玩什么。
一段时间后,王依民把学院里迷恋网游的学生召集到一起,聊了起来。电脑游戏里的角色、通关的技巧、武器装备情况,学生们惊了:王老师竟然会打网游!有了共同语言,学生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子,渐渐敞开了心窝子……这时候,王依民的真意图亮了出来:游戏偶尔为之,是个娱乐,沉迷其中,就是祸害了。你们经过奋斗进入大学,是国家期望的栋梁之材,老师想帮助你们订个学习计划,课余到我的课题组来学习做科研,怎么样?
此后,王依民对这些学生采取“盯人战术”,经常谈心、督促。几个月后,这些学生都彻底戒了网瘾,成绩有了明显起色。
2008级的韩谨璐说:“王老师的办公室就是大家的谈心室,在这里,王老师和我们谈理想、谈人生。班里谁的成绩起伏较大,谁家遇到困难,王老师都记在心上,格外关照。他像父亲,更像个老小孩儿,我们都很喜欢他。”
晚辈同行感叹:佩服王老师的“傻劲”
在业界,王依民是赫赫有名的专家,拥有多项专利。在学校,王依民惜时如金、视科研如生命。可是,为了帮助学生,王依民舍得拿出时间去打网络游戏。
王依民批改过的论文,密密麻麻都是批注,标点符号都没漏掉。2011年春节,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王依民放弃休息时间,审阅了60多篇硕士毕业论文,在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报告。在场师生深受触动,王老师“火眼金睛”的美名也逐渐传开。
王依民这种带着点“傻劲”的工作方法令材料学院青年教师黄朝阳感叹不已:“他是拿出搞科研的劲头去钻研学生,把自己的心贴过去跟学生交心。恪尽一名教师的天职,践行一名老党员的责任,平凡却令人敬佩。”
而在材料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戴蓉看来,这就是王教授的本色。在普通党员王依民身上,没有得失的计算,有的只是该不该做,怎样才能做好。党性、师德、父爱,在他身上融为一体。
在王依民的带动下,材料学院的辅导员们发起了指导每位学生制定“学涯规划”的活动,帮助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明确方向,逐步修正目标,收效显著。也是在王依民的带动下,好几位博导主动要求担任新生班主任,从事学生工作……一股“全员育人”的风气正在形成。
王依民自言:恩师是我的榜样
在材料学院的大楼里,一座塑像静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每一个人。钱宝钧,中国化纤工业、纤维高分子科学的开拓者,中国化学纤维专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正是王依民的恩师。
王依民至今感念:“一位好老师,足以影响一生。”钱先生的爱人民、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五爱”精神,平凡而伟大,朴素而永存。不管是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把“五爱”精神继承发扬。
王依民常与学生讲起钱先生的故事。钱先生90岁时还在带博士生,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有时晚上十点,还会看到钱先生拄着拐杖看博士生做实验的身影……“钱先生和老一辈教授们是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培养,把教育当作最神圣的事业来做。靠着这样的爱和付出,我们的教育才能搞好。”
学生们用奋发成才来回报王老师的爱。2008级的孙晓晓,在本科阶段就有了自己的发明专利;本科生陈颖的学术论文被国际学术会议接收;在2008年上海高校学生“科技创业杯”中,学生刘术佳、王勇、廖谦分获一、二、三等奖;博士生郭林峰的论文《PP/PET共混体系及其合金纤维的研究》被评为上海市优秀论文……
本报记者 颜维琦 甄 澄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