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高校大力探索“全员育人”新机制,从思想政治上、精神上、心灵上实现了对大学生的“全方位养育”,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发挥党员力量 增强学生对党的认可度
西南政法大学从2005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两个一对一”主题实践活动,即“一个教职工支部资助一个贫困学生,一个教职工支部联系一个学生宿舍”,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学生对党的认可度。截至2010年底,全校各党支部与1000多间寝室结对,资助贫困生600多人,资助金额超过42万元。
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小罗(化名)父亲残疾、母亲长期卧病在床,极度贫困的家境使她打算退学回家。行政党支部得知后,主动与她结成对子,除经济资助外,同时让党员教师与她沟通,从思想上和心理上打消顾虑,使她安心学业。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张国林博士认为:“‘两个一对一’就是强化党支部的作用,把党组织的关怀具体化、细节化,以党组织活动的形式,把个体的党员力量集中起来对学生施以帮扶,增强学生对党的感情。”
近年来,中南大学每年精选100名党员博士深入地方企业开展社会调研和科技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百名党员博士服务团”先后深入70多个边远县城、革命老区和社区、街巷,开展区域规划、企业帮扶、医疗义诊等,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个,科技咨询、文化辅导10多万人次,免费义诊病人5000余人,在活动中培养了党员博士们爱国忧民的情怀。
全天候、全方位的“精神养育”
上海交通大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近年来,在“全员育人”领域更是打“组合拳”,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考虑到同学们更向往和大师、名家对话,上海交大自2005年起推出“励志讲坛”,至今已124期,董建华、韩正等政府官员,欧阳自远、李政道、徐光宪等著名科学家先后作客上海交大,为学生成长点亮理想信念的明灯。迄今参与学生超过8万人次,网络点播超过20多万人次。
书记和校长更是率先垂范,贴近、关心学生思想成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每天上班坚持首先阅读“BBS信息动态”,了解同学思想动态,并对同学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提出的建议及时批示。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在2006年来到上海交大伊始就在学校论坛上实名制注册账号,和同学交流、沟通。同学们甚至会在正式场合称呼他们为“马姐”和“杰哥”。
一线教师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从校内“第一课堂”延伸至生活、网络等“第二课堂”。施索华老师的工作室被誉为全天候的“心灵花园”,工作室通过公开讲座、谈心谈话、手机短信、电子信箱、电话热线等形式,先后为学生提供了答疑咨询解惑1万余人次。施老师甚至还通过网络劝归了外校离校出走的同学。
让海归教师参与德育育人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的一项硕果。这个系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强调4年里“一对一”育人。身为海归教师的物理系主任季向东对记者说,这一举措让他真正体会到“教师”两字的内涵,“高校应该以培养人才为第一要务,教师不育人,何为教师?”
在中央财经大学,多个具有年级特点的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一年级侧重于适应性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二年级侧重于人文素养与公民教育,三年级以专业实践与全面发展教育为主,四年级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长期以来,学校固定形成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特色专项活动,如两项典礼、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社会实践、模拟招聘大赛、毕业生关怀工程等,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奉献中实现自我教育
众多高校的实践表明,“全员育人”的主体远远不应是老师和辅导员,可以是家长、后勤人员甚至是学生们自己。
山东大学就将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到后勤保障服务中,让学生在后勤服务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提升。山大将各校区部分门值、绿化养护、楼宇保洁、校园保洁、多媒体管理、校园巡视、邮政收发、会务服务、温室管理等工种作为学生勤工助学实践岗位,先后组建了服务分队5支、勤工小组17个,每年录用正式队员120余名,发展预备队员500余名。同时,在修缮、绿化、幼教、餐饮、水电管理等技术性强的行业,与相关学院合作,建立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成为教学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学生在参与后勤事务管理的过程中历练了品质,体会了勤工生活的充实,锤炼了追求卓越的意志,树立了尊重劳动的信念。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刘绍川说:“尽管每个星期都要投入一个晚上的时间来工作,但我体会到了辛勤劳动、自力更生的光荣感。”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郭东旭兼职两份勤工,他说:“在别人眼中,我整日忙忙碌碌,但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这份忙碌的充实与收获的喜悦。”
(执笔记者:王海鹰,参与采写记者:潘旭、刘锴、李江涛、黄兴华)(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