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1日 星期六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侧耳听,文明的足音……

    ——拉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速写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1日 02版)

        1300多年历史、海拔3658米的拉萨,以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闻名于世。初识拉萨,你会惊叹于她的美丽:湛蓝高远的天空下,五彩经幡猎猎飘扬。深入拉萨,聆听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足音,你更会赞叹:这是座文明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

        全民动员,文明拉萨

        扎细社区街道干净整洁,社区公告栏里整齐地贴着《居委会党员学习专栏》、《居民公约》。在流动青年服务站,社区锅庄队、文艺队正在为社区老年人义务表演节目,老人们笑意融融。

        强巴克珠家藏式风格的两层楼房装饰一新。客厅里醒目地放着一个镜框,装裱着《拉萨市城关区扎细街道扎细社区居委会家庭全面建设小康计划(2010-2020)》。这是一份很特别的计划:除了强巴一家2009年基本情况外,还详细地列有增加收入情况、提高生活质量计划及提高素质计划。提高生活质量计划包括恩格尔系数、饮食结构、主副食比例等;提高素质计划则包括学习文化技术、文明家庭星级、卫生保健、子女教育等项目。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看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客厅里都放着这样的计划。据拉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亮介绍,2002年,拉萨市下派65个工作组600多名干部与县、乡、村居委会干部一起入户调研,根据每户家庭成员、收入来源、住房大小、子女教育等情况,为每家每户制订小康计划。工作组对口联系到村到户,不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解决城乡居民生活实际问题,而且每年对小康计划进行修订。2010年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拉萨市提出2020年实现小康目标,并下派81个工作组906名干部与县乡村干部入户重新修订计划。几年来,小康计划不仅引导了城乡居民改变生活习惯,更是引导他们脱贫致富,科学发展。

        民族团结,和谐拉萨

        家住拉萨鲁园社区民族团结大院的庞俊帮是安徽人,和拉萨的藏族姑娘扎桑组成幸福家庭。如今,他们已有两个可爱的儿子:10岁的丹增和4岁的怒珠。生活过得红红火火的他去年新年向院里的孤寡老人捐赠了4000多元。

        鲁园社区居委会书记扎巴云旦告诉记者,团结大院有藏、汉、回3个民族,46户人家,像庞俊帮这样的家庭有8户。鲁园社区居民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团结和睦,互相帮助,对孤寡老人吃、住、行更是关怀备至。去年,一位72岁孤寡老人去世,社区居民自觉捐款帮忙安葬。每年过节,居民都自觉为困难户捐款。扎巴云旦很感动:“做了20年的书记,我从没在内心里区分汉族、藏族,社区居民互相帮助、团结和睦,形成了良好社区氛围。”

        绕赛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群培告诉记者,社区里有汉、藏、回、蒙等民族。居委会每月开一次群众大会,宣传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组织居民开展文艺活动,组织志愿者打扫社区卫生、帮老人洗衣服,开展交通引导等活动,大家生活在一起很融洽。

        针对流动人口多的情况,绕赛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设有社会保障、民政、计生、综合治理、综合服务窗口,方便服务群众。记者在一份房屋出租管理档案中看到,户主和承租人姓名、家庭成员及其照片等信息一应俱全,且随换随变,以便于及时了解房屋出租情况,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

        拉萨市像鲁园、绕赛这样的社区有32个,民族团结、互帮互助已成为居民的共同行动。

        6月2日上午,布达拉宫脚下龙王潭公园,“红色歌曲·拉萨唱”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传遍公园内外。拉萨市委副书记、市长多吉次珠介绍,自2009年以来,拉萨广泛开展以“红色歌曲·拉萨唱”为主题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截至目前,拉萨学校、社区、机关每人每年参与活动3至4次,激发了大家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在全市形成了人人讲民族团结、处处谈民族进步的良好氛围,为和谐拉萨、文明拉萨建设夯实了精神基础。

        安居乐业,幸福拉萨

        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这里道路平整,村容整洁干净,家家屋顶经幡舞动,红旗飘扬。阿努家5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小院鲜花怒放。二楼客厅宽敞明亮,藏式风格吊顶装饰及橱柜雍容华丽。阿努告诉记者,这套住房花了40多万元。2009年通嘎村成立养殖产业合作社,全村入社,人均收入6400多元,他还成立运输队、建筑队带大家一起致富,“只有共产党才能让自己住上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新房,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像阿努一样,自2006年实施安居工程以来,拉萨市18万农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了电话,看上了电视,在家门口就能打车进城,不出村就能看病就医。

        在堆龙德庆县岗德林蔬菜基地,27岁的琼达正在侍弄大棚里的果蔬。他告诉记者,以前种青稞一年收入5000多元,现在通过大棚种植西红柿、青椒、黄瓜,年收入达两万多元。在另一个大棚,洛次正在修剪月季、玫瑰花。他告诉记者,以前种地,他家五口人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种花,年收入能达三四万元。去年他种的康乃馨、玫瑰还卖到了尼泊尔。

        龙王潭公园,树木葱郁。69岁的贡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很乱很脏,现在到处干干净净。拉萨社会稳定,市容建设越来越美,百姓收入越来越高。据了解,在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连续4年获“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第一名。

        从古老的布达拉宫俯瞰拉萨全城,到处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新式楼房。手拿转经筒、步履平缓的藏族朝圣者与嘴里说着汉语、英语的游客交织成一道和谐安详的风景;不远处,大昭寺的肃穆庄严与八廓街的繁华热闹构成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图景。拉萨河南岸,现代城市典范柳梧新区正在崛起……记者耳畔响起多吉次珠的坚定话语:拉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本报记者 周 华  刘 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