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学者观点

    从国民幸福指数看发展观的演进

    韩 非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10日   13 版)

        关于发展的理论,大体经历了从“经济增长论”到“增长极限论”,再到“综合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论”以及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演进过程。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以及发展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始终贯穿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指出“人是发展的目的和标准”,发展的出发点是人的根本利益,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为9.4%,增速之快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我们对经济增长的认识有关。在我国,长期以来都把经济增长与发展等同起来,各级政府往往只重视GDP或GNP的数量增长,不少地方政府实际上把GDP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作为政绩考核的最重要指标,有学者将此现象称为“唯GDP主义”。

        “唯GDP主义”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产物,近百年来,落后就要挨打、必须发展经济摆脱落后成为人们的共识。尽管衡量“落后”和“先进”有很多指标,但由于追求GDP符合各种利益相关者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因而最终将GDP抬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了“唯GDP主义”。“唯GDP主义”与科学发展观在根本上是相左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唯GDP主义”则是以GDP的增长为唯一目标,忽视民生,对损害人民长远利益的行为和现象置之不顾;科学发展观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全面发展,而“唯GDP主义”只重视经济发展,其他一切靠边;科学发展观寻求可持续性的发展,“唯GDP主义”则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唯GDP主义”的长期盛行,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重复盲目建设、资源严重浪费、地区发展失衡、发展难以持续等种种不良后果。

        事实上,“唯GDP主义”并非中国独有。由于GDP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因其具有宏观性和可比性而成为各国用来确定战略发展目标、制定经济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和发展进程比较的重要指标,故而“唯GDP主义”在发达国家亦有相当的市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也正是过度追求增长所造成的恶果。

        当全世界都在追逐GDP时,不丹已为GNH(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努力奋斗了30多年。GNH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由不丹国王提出,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GNH指标。实践的结果,是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不丹,人民生活得很幸福。不丹研究院院长卡玛·尤拉认为:幸福事实上指的是一种和谐生存的状态,其来源是健康长寿的人生、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关系、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条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妥善解决等。当今世界将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唯一标准,如同一架偏移航线的飞机,速度越快越偏离航道。

        由于不满于GDP的缺陷,法国总统萨科齐也曾呼吁改革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方式,将代表国民幸福程度的一些指标纳入衡量经济表现的指标体系,并于2008年成立“经济表现和社会进步测算国际委员会”,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和阿马蒂亚·森牵头,旨在提出一套衡量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新标准。该委员会历时十八个月,最终向法国政府和全世界公布了“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报告”(简称“法国报告”),从GDP标准的缺陷、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三个方面,建议主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调整GDP的算法,用GNH取代GDP,以及设定可持续发展的恰当标准。

        斯蒂格利茨-森-菲图西委员会认为,幸福是多维度的,幸福的主观与客观维度同等重要,测量幸福应该同时考虑物质生活水准(收入、消费和财富)、健康、教育、个人活动(包括工作)、政治发言权和治理、社会联系和关系、环境(当前和未来状况)、经济和物理不安全状况这八个维度,其中很多为传统的收入测量所忽略。委员会在报告中提醒各国政府,既要有能力测量市场生产,评估经济绩效,监控整体经济状况,更要有能力测量人的幸福,评估当前幸福,关注未来幸福。政府测量幸福能力,既是发达国家应对危机的机遇,也是发展中国家制度转型的挑战。客观地看,“法国报告”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指引,但并非一份可以拿来即用的具体方案,这项事业尚在探索之中。

        国民幸福观是一种平衡的发展观,它纠正了“唯GDP主义”的单一取向,致力于在物质与精神、经济与环境等人类生活的多方面因素之间寻求平衡,以获得人的幸福作为其终极目标。但国民幸福观主要是提供一种衡量幸福的标准,并未给出实现人民最大幸福的途径与方法,亦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支持,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性和科学内涵仍存在一定距离。由此也说明,科学发展观是涵盖了国民幸福观的发展观,是更具有一般性和可行性的先进的发展观。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