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6月02日 星期四

    穿越时空的交流

    《 光明日报 》( 2011年06月02日   08 版)
    图为德国学生在与中国学生网上交流。王怀成摄

        日前,柏林附近贝尔瑙市的博尼克宫迎来了一群当地巴宁姆高级文理中学9年级的学生。这群14至16岁的孩子来到这里,是要和远在中国浙江省富春江畔的桐庐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网上交流。

        去年夏天,贝尔瑙市当地名人哈曼博士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她住在中国南方农民家里,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基层人的生活。两个月的经历给了她深刻的印象。她说,如果不亲眼去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是这里的人难以想象的。中国将与我们的发展长期联系在一起,必须让我们的孩子与中国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她的想法得到了她的儿子、博尼克宫的主人哈曼的支持。他们在当地和中国各选了一所学校,让他们通过对博尼克宫藏画进行再创作,以表现他们各自对“现代化”这一主题的理解。现在,出自中国浙江桐庐中学和德国巴宁姆两校学生之手的近30幅作品已在博尼克宫展览。

        小小的画展甚至“惊动了”市长汉德克先生和德国联邦议院议员恩克尔曼女士。汉德克市长为画展开幕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他说,听说中国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听到和看到他的讲话,他还花时间认真地把发言稿件译成了英语,并打算在这里“秀”一下。在画展现场一角,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投影仪相联,两国学生通过QQ在网上互致问候。考虑到双方语言不通,曾分别在这两所中学都就读过的虞洪平先生自告奋勇担任翻译。但学生们交流上以后,很快就“甩”掉翻译,直接用英语交流起来。

        小小的电脑桌不能容纳过多的学生,孩子们就一批批轮流到电脑前与中国学生交流。墙上大屏幕上不时可以看到中国学生哈哈大笑的画面。一些学生家长和老师,甚至当地名流都赶来“凑热闹”,但他们不去过问孩子们在谈论什么,以免被孩子们“抗议”为“指手画脚”。记者上前瞄了两眼,看到孩子们交流的话题很广,包括他们的画,他们对双方国家的了解。十几岁孩子们首次“接触”,自然有他们自己最开心的话题。德国学生好奇中国学生为什么穿一样的白色衣服?中国学生告诉他,那是学校的校服。中国一名学生说,“我喜欢你们的发型。”这让好几个德国孩子得意起来。一个中国学生写道:“你真漂亮!”德国的孩子们焦急地问:“你说的是哪一个?”

        漂亮的姑娘玛丽·罗特是班长。她对记者说,德国和中国学生就同一主题各自独立作画并一同展出很有创意。通过交流和比较,她觉得,东西方年轻人表现手法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中国孩子通过书法来表达某种感受,让她觉得很特别。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年轻人之间相同之处很多。她在代表班级发言时说:“通过这样的交流,提高了我们对于中国的兴趣,我们也期待着进一步加深与中国学生的交流。在不远的将来双方学生或许能够作为交换生到对方国家看一看。”

        汉德克市长告诉记者,活动很有意义。他虽然没有去过中国,但关于中国的发展他听了不少。从孩子们今天的交流来看,德国与中国并不遥远。恩克尔曼议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孩子们通过网上交流时高兴的劲头,我们有理由开展更多的活动,让年轻人有更多直接的接触,而不应让孩子们仅通过地图了解对方国家。(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 本报柏林6月1日电)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