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新任务,是创新完善社会管理的一项新课题。5月26至27日,“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会议由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承办,全国20余省市、10余行业的思政会负责人及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出席。150余位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上海市的工作典型,交流了各自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经验与体会。这些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来自于群众的宝贵经验与生动创造,十分值得各地、各部门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时学习、借鉴。本报今天摘要刊发与会部分地区和单位的经验材料,敬请读者关注。
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上海市虹口区委
我们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主要做法包括:建立覆盖社区的工作网络;构建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建设适应群众需求的工作队伍;典型引导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如今,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实践党的宗旨,在关怀和疏导中解决了人民群众的“三最”问题。待业人员是心理困扰较大的社会群体,我们不仅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创业的政策,还培育心理疏导队伍,从择业观念、就业技能、创业政策等方面不厌其烦、加强辅导,扶持一大批创业带头人成了勤劳致富的典范。困难家庭子女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人群,我们连续七年开展“千人助学”,由企事业管理人员和机关干部对口关心帮助,解决了6548户困难家庭的子女就学问题。针对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服务需求,我们深入推进了“生活照料网、医疗保健网、紧急援助网、精神慰藉网”为老服务“四网”建设。
二是围绕发展大局,在关怀和疏导中夯实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基础。各级党委和干部立足本职,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蒋荣原是信访办主任,退居二线后主动设立专门处理疑难杂症的“老蒋化解工作室”。2010年,虹口区学习沈阳经验后在全市率先试点开设信访联合接待大厅。一年来,区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和“老蒋化解工作室”接待上访5298批、8043人次,办结率97.8%。
三是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关怀和疏导中满足了群众多元化需求。关注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培育和谐心态,是建设社会生活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区民政局“晚霞心苑——知音驿站”2009年以来,先后为250名独居老人提供心理陪护服务。嘉兴社区的“新上海姐妹俱乐部”让1700余名外来务工女性有了自己的“家”。闻名全国的曲阳社区“癌症俱乐部”吸纳了800余人参与,成为癌症患者寻找慰藉的乐园。区司法局的“心灵家园”和“心之桥”开展6年来,先后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行为偏差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2500余人次。
“四个一家文化”凝聚一线员工
中国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党委
吐哈油田是中国石油十大油气生产基地之一,员工队伍分布于陕、甘、青、新四省区和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苏丹等多个亚非国家。油田党委针对油田基层队伍实际,以“让员工获得家的温暖,让家得到良好发展”为落脚点,以“一份喜报寄深情、一张贺卡暖人心、一封家书保平安、一堂讲座提素质”为载体,开展“四个一家文化”聚心工程,凝聚一线员工队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为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保障国家能源供给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一、注重激励人,一份喜报寄深情,增强员工荣誉感。以荣誉激励员工,以喜报沟通家庭。每当有员工获得荣誉或受到表彰时,党支部就会给员工的家人寄去一份喜报,让员工与家人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悦。喜报上除了荣誉的具体内容外,还有员工披红戴花的“明星照”。
第二、注重凝聚人,一张贺卡暖人心,增强员工归属感。油田每位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一张党支部送来的生日贺卡。贺卡上的祝福语,是支部经过认真讨论,结合员工的工作表现、生活爱好写出的,员工可以从字里行间体会到组织的关心。
第三、注重感化人,一封家书保平安,增强员工责任感。油田广泛开展安全家书征集活动,引导员工与亲人之间互写“安全家书”,做出亲情承诺。员工和家属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出现了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相互写家书、打电话、发短信叮咛安全、期盼安全、祝愿安全与保障安全的动人场景,使无尽的亲情充溢于安全管理之中。
第四、注重培养人,一堂讲座提素质,增强员工自信心。油田在基层员工中大力开展“一堂讲座提素质”的群众性活动,让员工个个都要做学生,人人都能当老师,成为精一门、懂两门、会三门的复合型人才。三年来,共举办了以“红连课堂”、“青工论坛”为代表的各类员工讲座3000余场,近7000名员工走上讲台,当“老师”、做“专家”,在同事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传授。讲座激发了员工比、学、赶、帮、超的意识,主动加压、主动钻研、持续创新在油田蔚然成风,涌现出全国及省部级劳模26人,中石油及油田技术专家113人。
关注职工精神需求
黑龙江龙湖煤矿党委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和煤炭改革的深化,职工面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适应问题凸显,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增多。我们围绕“关注职工精神需求,注重职工心理疏导,提升职工幸福感”做了几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心理预警和干预机制,通过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平台等途径进行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把职工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引导职工树立自信自尊、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心态,尤其是针对“三违”人员、新上岗人员等安全事故易发群体,开展“本人说、亲人帮、领导教”的亲情疏导帮教三步法,帮助他们塑造自信积极的心态;三是搭建心理咨询和辅助平台,通过专业疏导解决员工在生产生活中的疑虑与困惑,减少煤矿职工特有的焦虑、浮躁、抑郁和恐慌;四是通过“上下合意、家庭和睦、邻里和气”“三和”人际关系建设、“健康心理,阳光人生”心理训练营等,培养和谐精神;五是帮助职工解决后顾之忧,让职工身心和谐地工作,幸福快乐地生活。
史无前例的首钢搬迁
首钢总公司党委
首钢搬迁调整8年来,分流安置职工6.47万人,没有发生一起职工集体上访,没有出现一起安全事故,做到了职工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把职工需求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2005年,国务院批准了《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方案》。党委把群众需求作为企业工作的第一信号,先后两次开展了大规模职工需求调查,“核对数字、核对岗位、核对时间、核对人员、核对素质、核对住址”,做到了“岗位工作清、人员对象清、思想状况清、家庭情况清、支援意向清、分流时间清”。经过两年时间,最终形成了停产职工分流安置总体方案,职代会上职工代表无记名投票以98.6%的赞成率高票通过。
二、把创新疏导方式贯穿分流安置职工的全过程。将一个90多年历史、年产800多万吨的钢铁企业整体停产,规模大、难度高、工作复杂,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史无前例。职工将为生存、为未来再一次做出选择,心态非常复杂。为此,首钢党委针对职工多层次、多方面感受和心理需求,创新疏导方式。一是平等交流,让职工感到企业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二是尊重个性,激起职工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三是营造氛围,构建人和气顺的企业环境。
三、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紧密结合。一是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关心、理解分流人员着想,做到有序分流、友情操作。积极与市、区人力社保局协商,一次性成功集中补填32574名职工失业保险记录。二是注重细节,抓住每一个环节。职工选择不同的安置渠道,其面临的实际问题是不同的。针对如何为留守职工提供更多合适的岗位,我们在新基地与老厂区建立了良性互动机制。由于分流人员数量大、批次密集,给新基地的住宿、就餐、乘车带来巨大压力。我们坚持“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透”,细化了住宿、就餐、乘车等每一项方案。三是主动做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我们不是把解合职工简单推到社会上,而是积极与市区政府主管部门研究落实接收安置首钢停产职工的对接工作,尽最大可能为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目前已经向职工发布9批岗位需求信息,各停产单位正在积极征求职工意见,组织岗位对接工作,受到职工的欢迎。
构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三大体系
上海市普陀区委
多年来,普陀区着力构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三大体系,为和谐新普陀建设增添了强大动力。
一、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宣传教育体系,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到群众性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之中。坚持以平等的地位、平实的语言和平近的姿态,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回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疑惑,服务群众需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构建多门类、走得进的咨询服务体系,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到解决群众“三最”问题之中。针对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量人口导入,困难人员多,老龄化比例高的特点,建立覆盖民生领域、条块有机结合、面向不同人群的咨询服务体系。区综治、劳动、民政、司法、妇联、团委以及各社区(街道)、镇成立了法律服务所、就业援助点、心理咨询站和诉求工作站等40多个公共服务机构,形成面向群众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疏导网络。
三、构建人格化、有特色的心理辅导体系,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之中。普陀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区成立了以徐虎、曹道云、金晶、于井子、朱雪琴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站),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为工作内容,一批工作室成为大学生居委会干部的实训基地,并分别建立了一支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指导师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基层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专业支撑。在苏州河水岸,新建各类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20多个人文景观和水上旅游线路,举办苏州河国际龙舟邀请赛、苏州河艺术节、苏州河文化论坛、新上海人歌手大赛和苏州河文化创作大赛,苏州河文化长廊成为全区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