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通货膨胀与经济波动

    作者:柳 欣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11版)

        自去年下半年我国的CPI增长率超过4%以来,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问题。政府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严重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意味着名义GDP的增长,将带来企业利润的增加和就业的增加;由于CPI统计的是基本消费品或“工资品”的价格变动,工资的增长决定着基本消费品的成本与需求,从而CPI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工资增长率的变动。换句话说,经济周期的通货膨胀阶段正是工资增长率开始上升的时期,如2007年农民工工资的大幅度提高和从去年开始的工资率上升。目前通货膨胀在居民中之所以引起较大反响,原因在于工资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加之房地产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使资产值上升幅度超过工资的上涨幅度,进而引起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对于控制经济波动来讲,名义GDP的变动比CPI的变动更重要。由于企业的成本在短期是固定的,名义GDP的变动意味着企业利润的变动,名义GDP的大幅度波动将引起经济的严重波动。比如,如果我们从目前5%左右的通货膨胀率降低到零通货膨胀,将意味着名义GDP下降5个百分点,按去年40万亿的GDP总量计算,GDP和企业的利润就要下降2万亿,这等于去年国有企业的全部利润;反之,过高的通货膨胀率会使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上升而引起进一步的投资扩张和经济波动。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在于保持名义GDP增长率的稳定。1980—2010年,我国名义GDP的增长率约为15%;近10年我国名义GDP的增长率约为14%,剔除实际GDP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大约在5%左右。因此,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左右的政策目标是合适的,关键是要避免名义GDP的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的大起大落。名义GDP的增长率联系着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1980年以来我国平均的货币供应量(M2)增长率约为20%,但一直是在10%—30%之间波动,从而引起名义GDP和通货膨胀率的大幅度波动。去年以来通货膨胀率攀升,重要原因在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达到29%。因此,当前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是非常必要的,但也应考虑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虽然由于前期的货币扩张使通货膨胀上升的势头较猛,但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引起的企业利润下降会出现经济下滑的风险。因此,为了应对当前的通货膨胀,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数据的变化,使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复到稳定的水平,避免名义GDP增长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大起大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