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星期三

    牵“姻缘”,这个“红娘”有一套!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促科技创新孵化之路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5日 03版)

        从15年前8000万元资产起家,到现在20多亿元资产规模、孵化出600多家高科技企业、促进150多项成果产业化,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短短15年时间里,积极探索市、校、院、企、银紧密合作,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模式。特别是其“四不像”发展理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效法。

        创新理念,勇做“二次创业”领路人

        生搬硬套单一、传统模式,势必扼杀发展活力,于是,著名的“四不像”发展理论在研究院应运而生:第一,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实现目标创新。第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实现机制创新。第三,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实现功能创新。第四,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实现文化创新。

        “虽然在体制上是个‘四不像’的怪物,但却出色地扮演了促成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红娘’,给有创业冲动、想发掘金矿的企业递上一把高科技的‘铁锹’。”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岩告诉记者。

        面向市场,多渠道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

        几年下来,研究院逐步探索出一整套科技创新孵化模式。在科技创新方面,建立公共技术平台。以企业和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实验室就开发什么;人才方面,研究院还协助企业进行人才培训和引进。院内举办的各种培训和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向入驻企业全面开放;管理服务方面,考虑到高科技企业创业者大多是科技人员出身,研究院专门为孵化企业提供商情分析、科技交流、成果鉴定等多种形式的管理服务;资金方面,研究院准备了多种渠道协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

        数据最有说服力。15年间,研究院逐渐发展成科技成果的孵化基地,造就了上千名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企业在孵期间销售额平均增加了7.8倍,利润平均增加了8.1倍,发展速度是社会上同类公司的6倍。

        营造氛围,培养科研和人才高地

        为什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能成为如此优秀的孵化器?“这得益于研究院背后强大的科研、人才力量。”刘岩给出答案。15年来,研究院从未放松过对科研与人才的培养。

        研究院先后投入4亿多元,组建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光机电与先进制造研究所、生物医药及先进材料研究所、新能源与环保技术研究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省部产学研等重大科研项目,推出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重大奖项。

        研究院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并为深圳引进大量海外人才。2009年12月,在美国硅谷正式挂牌成立“深圳北美创新创业中心”,成为国内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在境外设立的第一家人才引进、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基地,被列为深圳市十大创新工程。

        刘岩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科技创新孵化器”正在努力工作,它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必将不断超越,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本报记者 易运文 本报通讯员 杜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