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1日 星期六

    新闻故事

    本·拉登与基地组织

    作者: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 戎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1日 08版)

        “基地”的创始者和精神领袖

        1988年,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基地”组织成立,本·拉登是“基地”组织的重要发起人之一,旋即成为基地组织头号领导人。“基地”组织成立的初衷是采取极端暴力手段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这个组织从最初的15人发展到后来的5000多人,分布在27个国家,其中尤以巴基斯坦、阿富汗、埃及、海湾地区、也门、阿尔及利亚的“基地”组织力量最强。

        “基地”组织内部十分松散,但又很有蛊惑性,阿拉伯世界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的没落贵族、退役士兵、接受过西方教育的阿拉伯电脑专家以及爆破专家加入其中,另外他们还得到了一些反美的阿拉伯半岛大亨长期的财政支持。尽管这个网络有多层指挥系统,但是各国情报机构很难破获它。本·拉登本人地位至高无上,他虽未曾具有现场指挥任何暴力恐怖活动的经历,但他是“基地”组织的中枢指挥人物和精神领袖。

        实际上,本·拉登并非天生的恐怖分子。二战后巴勒斯坦的境遇,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后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是他走向极端的心理转折点。海湾战争爆发后,本·拉登认为美国已取代前苏联成为“伊斯兰世界新的恶魔”。他无法接受46万美国士兵踏上沙特神圣土地这一事实。本·拉登宣称:“美国人是真正的恐怖分子”,华盛顿在中东的驻军是“十字军”。拉登后来说,“他毕生的目标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将所有的美国人赶出伊斯兰世界,不管他是军人还是平民,是男人还是女人,是老人还是儿童。”由于与沙特王室龃龉不断,本·拉登辗转来到苏丹,在沙特国王劝说其回国无效后,1994年他被取消了沙特国籍。虽然他利用自己的财富为苏丹修建了许多基础设施,甚至高速公路,但在那里他也鼓动“圣战”,招致苏丹多个邻国不满。苏丹政府迫于美国和沙特的压力,于1996年要求其离境,其在苏丹的全部财产被苏丹政府充进国库。

        阿富汗塔利班收留了本·拉登以及他的“基地”组织。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这样说,“就算是一只小羊跑到我的帐篷里来,我也应该保护它,何况他是一位高贵的人。”

        本·拉登重返阿富汗

        1996年5月,拉登辗转返回阿富汗。他以此为基地,通过高科技手段同阿拉伯世界的追随者联系。在见过拉登的西方记者眼里,拉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他身材瘦削,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像个“文弱书生”,平时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长袍,讲话轻声细语,极有礼貌,他性格低调,语调温和,很少动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成了美国的头号“眼中钉”、“肉中刺”。1998年,本·拉登说,美国陷入黑暗的一天将会很快到来,不久将有震惊世界的暴力事件发生。时隔不久,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使馆同时发生爆炸。美国立即悬赏500万美元捉拿拉登。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还不惜动用巡航导弹对苏丹的希法制药厂和拉登穴居的阿富汗山区进行轰炸。由于拉登拥有极其先进的通讯手段和许多逃脱追踪的掩护手法,几次死里逃生。拉登从来不使用容易被跟踪的卫星电话,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都是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破旧卡车或小车,睡觉地方从不固定,并且常常在最后一分钟改变他的计划。

        本·拉登在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等地都有忠实信徒。他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战士除了在世界各地搞恐怖爆炸外,还被派往北非、车臣、塔吉克斯坦甚至波黑等地“战斗”。拉登在全球织起了一张巨大的恐怖活动网,准备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打一场反抗“十字军”战争,以“血洗900年前‘十字军’东征给伊斯兰世界带来的切齿之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