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1日 星期六

    世事评说

    好教育造就好公民

    作者:本报记者 汪嘉波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21日 05版)

        重视艺术教育是欧洲的传统。这个传统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欣赏一幅画或是听懂一首交响曲的能力”,不仅仅意味着审美活动的时空范围和层次水准,而且也表露出欣赏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整个精神世界。法国人会说,对基础教育而言,艺术教育的宗旨决不仅仅是培养兴趣爱好,积累艺术修养,提升艺术赏玩、判断和认知的能力,它的真正目标早已走出了艺术宫殿,融入了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培养质量一流的好公民。

        欧洲的艺术教育不知该不该归入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估计是可以归入的,因为它与高考没什么直接关系。虽说我们不能把与高考没啥直接关系的学科都称之为“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这句几乎等同于政府教育政策和教育方针的口号,很多时候的确让人陷入迷惑不解的窘困。国外有“素质教育”的提法吗?怕是没有。它甚至无法相对准确地译成外文。不加注解的译文肯定会把老外搞晕的,难怪有人会将它意译成语义清晰、内涵明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尽管国人事事讲究名正言顺,但是,口号啊提法啊之类的东西或许并不是那么要紧。一个人的良好素质和修养是慢慢熏陶出来的,急冲冲的摇旗呐喊未必管用。只要看好路,向前走,不停顿,不折腾,从从容容几代人下来,什么素质养不成啊?反过来说,又有什么样的素质能熬得过“文化大革命”之类的政治浩劫?关键问题是,要有培育素质的耐心、恒心和信心,要有营造相应环境的卓识、胆略和行动。对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素质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教育本身,更重要的因素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由探索、鼓励创新的校园环境;国家要研究制定确保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长远规划、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

        根据“缺啥喊啥”的一般规律,“素质教育”口号的盛行恰好说明全社会对“国家人口质量”的担心。对一国政府而言,人口质量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对一个人来说,个人素质则决定着生存质量能否提升。法国重视艺术教育,日本重视防灾教育,我们呼唤“素质教育”,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人都拥有遵纪守法、追求诚信的“公民素质”,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和公德意识的好公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