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9日 星期四

    体育大观

    不要误解电子竞技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9日 09版)

        电子竞技,很多人都有所耳闻,说到它的实质,却少有人真正了解。相反,人们在对它的认识上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误区一:电子竞技就是网络游戏

        生活中,人们很容易将网络游戏等同于电子竞技。因为同样需要长时间使用电脑,同样深受年轻人喜爱。其实不然,作为新兴的竞技体育项目,电子竞技运动已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第七十八项体育运动,并被定义为利用高科技软硬件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

        与网络游戏不同,电子竞技强调“竞技”,要求参与双方在同样的游戏环境下短时间内进行人与人的直接对抗。而网络游戏中,玩家只需根据预先的程序设定花时间和金钱进行虚拟的游戏体验。高度技巧性、对抗性和规律性是电子竞技的特点。比赛不仅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还培养团队精神。

        误区二:电子竞技对青少年影响消极

        “孩子玩网络游戏,学习、生活全耽误了,还鼓励参加比赛?绝对不能让孩子玩这些东西!”这是很多家长和老师谈及电子竞技的第一反应。

        2010年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表示,要树立良好的电子竞技形象,改变家长对于电子竞技的错误认识。尽管已得到官方认可,但由于“玩物丧志”的观念在大多数人心中根深蒂固,电子竞技依然不被大众理解。

        但事实上,参与其中的很多青少年觉得电子竞技使他们受益匪浅。“电子竞技让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变得有竞争意识。不仅锻炼了领导能力,更让我明白团队的力量。”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万某在参加完2011年北通杯ECL高校电子竞技大赛(北京站)后说。关于大家对电子竞技消极影响的质疑,万某认为,尽管为了参加比赛的确要花时间和精力,但练习都是在课余进行的。只要处理好学习与练习之间的关系,对学业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误区三:电子竞技难以实现大规模发展

        我国电子竞技比赛的关注度确实不高,2011年北通杯ECL高校电子竞技大赛的观众屈指可数。运动员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储备出现断层,专业俱乐部少,运动员、裁判员的管理未成系统,产业链条不完整。这些都让电子竞技项目一直处于边缘状态。

        尽管如此,电子竞技市场前景还是被看好的。中国电竞发展中心赛事运营总监万露泽介绍,我国的电子竞技运动事业正致力于培育自己的民族品牌,塑造绿色的游戏环境,引导年轻一代体验时尚健康、朝气蓬勃的电子竞技运动。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经突破4亿,居世界第一,电子竞技运动的爱好者已经超过6000万人。随着人们对电子竞技观念认识的转变,在政府的有力支持、媒体的积极宣传、企业的有效投入和开发下,电子竞技大规模的健康发展指日可待。

        (本报通讯员 向黎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