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18日 星期三

    红旗飘飘

    一位大学党委书记的心曲

    ——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永春工作日记摘录

    《 光明日报 》( 2011年05月18日   01 版)
    李永春(中)在和学生们交谈。本报通讯员 吴攀龙摄

        记者札记

        我相信面对面的采访。

        我也相信原汁原味的内心独白。

        当我看到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永春的大叠工作日记的时候,我决定,把采访变成摘录。

        身为大学党委书记,李永春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得那么细腻。这需要多么宽广的胸襟,多么缜密的思维!

        李永春善于发现学生典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他八年如一日吃在学生食堂,为的是多接近学生;他深入班级宿舍和学生谈心,每学期最少与学生交谈500人次;他自开博客,倾听呼声,主动为学生解忧排难。在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心中,李永春就是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很少有人觉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校领导。

        让我们打开李永春的工作日记,透过它,领略他丰富的精神世界。

        2010年9月9日

        今儿一早,小吴老师邀我参加他们班的班会。到了中西医07班,我才知道这个班会的主题是“从服从型管理到自主性管理”。好主题!我坐那儿听得挺带劲。发言都很实在,最兴奋的是我发现个好学生——07班党支部书记蒋禄尚,几乎每个人发言都提到他、称赞他,一下子给我的概念是07班由原来的乱班转变成现在的优秀班集体全是蒋禄尚的功劳……

        班会结束时已经12点了,学生们一下子把我围了起来,从教学楼到食堂的路上,等于开了个蒋禄尚“故事会”。“您知道吗?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剩下三个哥哥和他。他家在贵州山区,很穷,他高中上了五年才毕业,就是因为断了学费。为了供他上学,三个哥哥都放弃了学业。后来我们发现,蒋禄尚吃饭从来不买菜,不是拌酱油就是吃咸菜,有时甚至不吃饭。”

        “蒋禄尚学习特别刻苦,门门成绩优秀,他大二就入党了,自从他当了班里的党支部书记,我们班面貌可就变了,原来我们班不及格率排年级老大,就拿大二第二学期末来说,全班有28人出现不及格学科,累计有64门次课程不及格。”

        “蒋禄尚一个一个地找我们谈心,翻来覆去一句话,这么幸福不珍惜,知道有多少同龄人享受不到大学生活啊!别身在福中不知福。早上我们不出操,他一个一个叫,面对‘白眼’,他不示弱。更让人感动的是,他针对不及格同学的弱项,以小卡片形式送上箴言。这期间,他还多次组织班集体开展争上进互带活动,请学习好的同学介绍经验,请有特长的同学作示范,一时间,班里气氛变了,‘大三’第一学期结束,我们班只有一人一门不及格,第二学期下来,考试通过率达到100%。”

        我听得入了神,这样的好学生,不正是学校应该树立的典型吗?我要关注蒋禄尚,参加这个班会,太值了!

        2010年9月20日

        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看到许多女生几乎是倒掉一半米饭,其中一个女生告诉我:“米饭最少得买八毛钱的,我们希望能有五毛钱一份的,那样两头都节约了。”我听后恍然大悟,从细节看出食堂服务的差距。的确,这几天,我从博客上也相继收集到学生们反映的问题:

        08临本3班黄仕功同学反映:宿舍网线、单车棚、晾衣架、路灯、热水洗澡等问题还没落实;08检验黄彩云同学和09检验的邹文娟同学反映:周六、周日教室开的少,念书没地去。07中西医班黄少卫反映:希望设立学生意见投诉箱,增设学生收发室,方便学生收发信件和包裹。这些问题一齐整改!我马上督促解决。

        吃饭回来路上,碰上了蒋禄尚的同学,他们告诉我,蒋禄尚的三哥带着两个孩子从贵州老家奔他来了,他哥哥得了肾病,嫂子不堪生活负重,跑了。蒋禄尚在学校门口租了间房子,安顿了哥哥,他每天抽空打工挣钱……

        我听了心里沉甸甸的,蒋禄尚真是一个自强自立的好学生,学校要帮他渡过难关!

        2010年10月9日

        到今天为止,我抽空和蒋禄尚的30多位同学分别谈了心,同时也找了推拿针灸班、中医班的一些同学谈心,我在谈心中,以蒋禄尚为题,一起就青年人的理想、未来、国家的事业前途等进行交流探讨。其间我们有默契也有争论。谈到具体问题比如大学生就业时,一些学生问我,蒋禄尚快毕业了,学校对他怎么考虑?这还真把我问住了,说心里话,这么优秀的学生我真想让他留校,可蒋禄尚几次和我表示毕业后要回到老家,说那里缺医少药,他要到深山里当医生。孩子的理想应该支持,可现实问题是,那里影响他发展的外部环境是异常艰苦的,再加上这么重的家庭负担,他承受的了吗?对他的未来发展我也要负责。不过有一点我相信,这孩子是块好钢,会有作为的。我真想让他继续读硕士、博士,因为他具备坚韧不拔的学习勇气。海医培养起一个优秀人才是对社会的贡献。可孩子的理想是高尚的,该怎样抉择呢?这涉及到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2011年4月23日

        这是一场引起大学生思想共鸣的报告会,作为海南省唯一当选团中央“自强之星”称号的大学生,蒋禄尚今天为与会大学生代表讲了自己的故事。听着他的叙述,我的眼前闪现着校园里张张可爱的面孔,这些十七八岁的孩子,他们其实特别渴望与大人沟通和交流,在这个时期,给予他们必需的引导和帮助是大学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这恰恰是当前高等院校的薄弱环节。我到任8年来,始终坚持深入学生,与他们交朋友,是因为我想尽一份家长的责任,要是家长在他们身边,多少都会施加些影响。算起来海医有12000多名学生,有2000多名教师,要是每位教师都联系个几十名学生,多关心他们的冷暖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少走弯路该多好!

        我是党委书记,我的职责是让学校在和谐稳定中发展,而大学生心理稳定是构成校园稳定的主要因素。我要坚持深入到他们之中,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也曾有人这样说:你一个党委书记管鸡毛蒜皮小事。我不这么认为,学校无小事,就拿今天来说吧,这事不管行吗?中午我从食堂出来,看见学校后门贴个大告示,禁止学生出入!这大热天,学生不从这门走回宿舍,绕个大圈,亏着想得出来。我一问理由是便于管理。什么管理?方便了管理,怠慢了学生。这是以人为本吗?气得我一把撕下告示,责令打开后门。

        能让学生高高兴兴、无忧而学,是校领导该有的本事。

        (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