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9日 星期一

    “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教育家蔡林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9日 06版)

        5月7日本报头版头条刊发《“我的人生乐趣全部来自学生”——记与学生同吃同住40年的教育家蔡林森》一文后,中国教育新闻网、新民网等十七家主流网络和众多平面媒体全文转载,在读者中引发了强烈反响。“连台湾的中央日报网路报都全文转载,足见台湾对大陆教育事业的关注和重视。”原国家教育督学、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现任江苏省教育学会会长的周德藩表示。

        “蔡林森是教育者的楷模”

        “在七十年的人生历程中,50年从教,40年与学生同吃同住,蔡林森是经得起时间和空间检验的教育家。”周德藩这样评价,蔡林森从担任普通教师起,50年光阴,凭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学理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硬是把一所农村联办中学办成全省甚至全国知名中学,这是教育者的楷模。周德藩对此非常赞赏,从江苏泰兴的洋思中学到河南沁阳的永威中学,从公办中学到民办中学,蔡林森都是成功的,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一生爱孩子,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光明日报作为面向知识分子群体的全国性大报,这样的典型报道很有影响力。”周德藩说,当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绝大多数教师勤勤恳恳,默默奉献,他们是教育行业的英雄。然而,尽管在办学手段、硬件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教育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上抱怨教育的声音仍时有耳闻。“我们需要像蔡林森这样的典型,借此激发教育活力,解放教育思想,推进教学改革,巩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情。”

        “蔡林森给那些欠缺教育热情的少部分教育工作者以精神上的震撼”

        “蔡林森校长与学生同吃同住40年,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深深的思考。”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表示,教育者的身教重于言传,老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是一方面,但真正给学生带来长久影响的是他的行动。“学生的未来高于一切。”成长春说,当校长的一定要心中有学生,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放在心坎上。而实践“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理念的南京市滨江中学校长邓可清,提起蔡林森校长也是竖起了大拇指。邓可清说道,蔡校长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他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简便、科学、高效,他的“先学后教”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他还提到,蔡林森视学生为生命的职业素养,给那些欠缺教育热情的少部分教育工作者以精神上的震撼。很多有过教学经历的中小学校长谈到蔡林森,语气上显得既无奈又惭愧,“我们当时也是认真上课,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看到学生进步了打心底里高兴,可做了校长后实在是分身乏术,越来越远离教学一线。蔡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为教师首先就应该心底无私”

        2007年国务院宣布,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学生毕业后应回生源所在地省份中小学任教不少于十年。然而,这一原本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政策却被有些学生钻了空子,有的选择用考研来逃避分配,有的抵触到村镇学校任教。盐城师范学院一位即将毕业的师范生表示,当初选择师范怀着的是“为人师表,耕耘学子”的理想,但毕业时还是另外择业。“即便是学校的西部和农村支教计划,报名者甚多,真心支教的却寥寥无几,多是看中支教背后的优惠政策。”这位同学如是表示。  

        蔡林森的经历也给师范类大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尤其是在师德培育和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塑造上。盐城师范学院教科院一位大三学生告诉记者:“想起当初只为求得好工作好待遇而选择师范的动机,我不禁脸红,为人师表就应该像蔡林森校长那样,为教育事业做到心底无私。”(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