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星期四

    “克隆”已成致命伤

    ——专家把脉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5日 09版)
    CFP供图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从1983年起步至今,一路飞速发展,不仅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和观众审美取向的变化,更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然而,近年来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的崛起,电视剧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大餐”占据了荧屏的重要时段,再加之其他节目类型也在不断制造着收视“热点”,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生长空间受到了挤压与挑战。另一方面,综艺娱乐节目本身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趋多样,给人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如何看待综艺娱乐节目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近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2010(首卷)》为我们做了系统梳理和详细分析。

        从单一到混搭——

        娱乐理念日渐加强 优势资源日趋集中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经历了从以歌舞为主要内容的单纯的文艺节目,到集文学、歌舞、曲艺、戏剧、杂技等多种艺术为一体的综艺节目,再到如今将游戏、竞技、才艺比拼、访谈、选秀等多种元素与形式混搭融合三个阶段。”电视艺术发展报告这样总结。

        从《同一首歌》等歌迷联欢性的歌会节目,到《星光大道》等才艺选拔节目;从《快乐大本营》等娱乐游戏节目,到《幸运52》等益智互动节目,从《传奇故事》等讲述类节目,到《我爱记歌词》等群众参与的歌唱节目……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文艺编导系主任关玲说:“这些节目广泛地整合了各种电视艺术形式,大量采取参与性方式,使娱乐理念更加强化,成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制作理念的突出特点。”

        湖南卫视的老牌综艺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2006年改版后重新焕发活力,新创谈话类节目《天天向上》将主持群、综艺环节、观众参与等元素整合起来,获得许多观众的青睐;浙江卫视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打造出了以《我爱记歌词》为龙头的系列群众歌唱类节目群,其规模化的集群效应表现出较强的节目制作实力和效率;江苏卫视则主打“幸福”品牌,《我的笑星我的台》、《周末不加班》、《谁敢来唱歌》等均获得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关玲认为,在省级卫视的积极参与中,全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优势资源日趋集中,呈现出大制作与产业化运营的特点。这种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使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推陈出新成为一种常态。

        创新意识匮乏——

        越“跟”越不像 警惕庸俗化倾向

        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随之而来。

        由于市场法则的影响和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捧,不少综艺娱乐节目陷入了抄袭、聒噪、审丑的迷途之中。“在这些问题中,创新意识匮乏尤为严重,‘克隆’现象已成为综艺娱乐节目的致命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国电视》杂志高级编辑陈芳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生产,几乎都遵循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律:欧美韩日首创——港台移植——国内‘星火燎原’”。

        陈芳认为,目前全国综艺娱乐节目中的“婚恋热”最能说明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省级电视台彼此模仿、复制的“婚恋”节目就达30种之多。仿来效去,只得其皮毛,未获其精髓,结果越“跟”越不像,越“学”越走样。

        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张国涛表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刚起步的阶段,学习借鉴港台和国外的一些节目样式无可厚非,但一味模仿、不思创新,则只能走入死胡同。“借鉴不等于抄袭,结合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才能真正制作出符合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和中国观众收视要求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缺乏人文精神内涵,时有庸俗化倾向出现,也是电视综艺节目必须警惕的问题。”电视艺术发展报告指出。有些文艺晚会追求超豪华制作,给人以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电视文学节目日渐萎缩;各类婚恋交友节目尽管带来诸般人生态度的碰撞,却出现矫揉造作甚至人为编造的成分,实有拿情感当娱乐搞笑之嫌。

        张国涛说:“综艺娱乐节目就其特性而言,理应包含观众乐于接受的轻松与愉快,但娱乐性并不等于文化的缺失、道德的沦丧,更非趣味的低俗。综艺娱乐节目必须注重坚守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取向,担当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

        亟须理论鼎力支持——

        过于侧重实践 缺乏创新前瞻

        解决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问题,需要的不仅是业界的自觉坚守,还有理论批评和学术研究的鼎力支持。

        电视艺术发展报告显示,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理论研究在整体上能够紧跟热点,并在热点中挖掘深度,做到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综艺娱乐节目研究的中国学派建设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在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理基础、理论创新、理性借鉴西方理论、独立的批判精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陈芳列举了一组数据:据国家图书馆统计,2005-2009年,《人民日报》等九家主要报纸的相关报道只有81篇,《中国电视》等13家期刊相关理论性文章总数不过149篇。

        张国涛认为:“理论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过于侧重实践研究,学术界普遍缺乏坐下来扎扎实实研究的精神和态度,这是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比如选秀类节目,从《超级女声》开始至今,研究已有5年之余,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但基本集中在实践制作层面,倾向于引用接受美学理论、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等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和认可的理论进行阐述。

        “清楚地认识问题之后,重新整装出发。随着中国学者的努力,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研究将更加繁荣与成熟,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产生更加有益而深远的影响。”陈芳如是说。    (本报记者 李 蕾)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