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应用型大学是当前新建本科院校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大学类型。目前,全国261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大部分高校在定位上表现出“服务面向的有限性、办学类型的职业化取向、发展路径的校地互动性”的特征,在办学行为上既有别于具有多年本科办学历史的教学型高校,也不同于大量新建的应用型高职院校。对于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学文化的解读与重构是学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
把教育撒播在田间地头
从教学应用型大学的“类”和“型”来看,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渊源性地整合了教学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校园文化主要精神。但由于教学应用型大学不同于教学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核心要素诉求,较之教学型大学文化和应用型大学文化,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理论性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保持学而有道的学养传承性,即继承教学型大学文化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要保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要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学习探究的行为自觉;二是把持习之以术的习得应用性,即整合应用型大学文化中“学以致用、技术加能力”的实践精神和价值追求,对新技术、新问题、新需求要有掌握解决办法的勇气和信心,要有潜心接受技术运用能力训练和技术思维能力培养的精神和态度;三是打造重学崇术的多元文化,即强调学、术并举的校园文化理念:“学”是为了“求知”,“术”是为了“求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根本,为此,既要注重学理的探索与习得,又要崇尚学识的实际运用,既要重视学术的生成与完善,又要推崇学术的实践与转化;四是坚持融入地方的校地互动性。要着力培养对接地方产业的开放性办学、开放性教学科研的文化氛围,要鼓励教师们将论文写在工厂车间,将教育撒播在田间地头,将教授、博士的研究成果浸透泥土的芬芳和新产品的清香。
大学文化不仅是“文化”问题
大学文化的建设,不能“为文化而文化”,要面对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才能真正有所养成。
当前,部分大学习惯于把学术性作为区分大学层次的一个重要指标,似乎只有学术化程度高的大学就是好大学,而从事应用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就是低层次大学。由此造成一个误导:众多新建本科院校,无论自身条件如何,都想方设法充分贴附学术的光环。另一方面,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在类型定位上游移不定,停留于口号性的浅层次校园文化建设上,难以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校园文化系统,更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跟踪不到位,难以担当“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服务使命。
究其原因,其一是缺少整体规划。当前,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文化制度着力点顾此失彼、文化制度之间支离破碎等问题,导致了各种文化制度不能够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甚至产生了制度效果相互消解的负面作用;其二,缺少制度保障。目前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对“双师型师资培养”、“教师职称评定”、“学生技术资格认证”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制度保障;其三,缺少科学检验机制。
问题的存在,滋生出一部分大学在文化行为上的失范:物质文化苍白,制度文化的空泛,行为文化的变轨。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定留在针对学校当前问题的解决,为制度而设计制度,在文化效用的检验上集体失位;教师的兴奋点也主要集中在写论文、评职称、涨工资等方面,缺少实践的精神和求实的勇气;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很多文化行为既无主题设计,也无与办学定位配套的文化特色。
大学文化要立足于育人和激励
大学文化要找准重构方向,厘清价值取向与文化理念。大学文化核心功能在于育人与激励。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注重对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充分阐述,让师生员工明确教学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时间节点目标,权利和义务,机遇和挑战,并通过教授治校、民主管理、集体决策等途径增强师生员工归属感与认同感,让目标激励变成师生员工的行为自觉,形成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校风、教风、学风。
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应用型价值导向,教师科研、学生实习实践、管理范式、教学模式等诸多方面都应有教学应用型导向的制度设计,都应把教学应用型理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针。
大学文化要把握重构原则,兼顾共性水平与个性特色。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突出个人的发展,充分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关注人的自由和幸福;二是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精神。因为只有科学的知识、实用的技术才能使文化有传承的价值,腐朽的学术风气、堕落的文化理念,终究会被历史所淹没。三是必须要服务社会、教化社会。要依靠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为地方服好务,并用大学精神感染人,用大学文化教化人。
同时,要扎根地方特色,勇担服务使命。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重构的重心在于引导学校融入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使学校在反哺和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战略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和文化,培育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彰显自己的价值与使命,这是大学的神圣职责之一,也是教学应用型大学与其他类型大学对照的比较优势所在。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应具有应用性、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大众性和时代性,这些都是其他类型大学所不具备或者不突出的文化特征。这些特性支撑着教学应用型大学的文化体系,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表征。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性,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才有底蕴、有特色、有前途。
大学要选对文化重构方法,统筹资源配置与利益分享。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建设会面临教学与应用之间此消彼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校而言,其大学文化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状况和文化积淀对文化资源重新整合,果断取舍,突出重点,要时刻把握与办学定位和发展阶段相配套的大学文化,要在学校物质文化内蕴提升、制度文化导向功能、精神文化内核、行为文化载体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指向性,突出主题,实现文化资源的整体优化提高。
其次,优化体制机制,提升导向功能。建设教学应用型大学文化,要有在资源的配置上统筹兼顾的价值引领,即在巩固理论教学阵地与优势的基础上,应该有向应用型学科倾斜、向应用型专业倾斜、向应用型基地倾斜、向应用型团队倾斜、向应用型研究倾斜的行为补充。这种倾斜必然会引起各种团体利益纷争,为此,建立合理的统筹分配机制显得十分必要。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做好总体设计,要形成与应用型大学文化相配套的体制机制,分步推进,重在引导。
(作者为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