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同学一双腿。”吕希庆淡淡地说,脸上露出浅浅的笑,自豪里略带羞涩。
这位16岁的少年,是河北省沧州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高高瘦瘦,双目清澈。他身背残疾同学求学,一背就是8年。
他的故事传遍燕赵大地,动人心魄。
5月1日中午,吕希庆从省城捧得“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载誉归来。
“这八年,你是怎样咬牙挺过来的?”在吕希庆家乡沧州市青县县城,记者问他。
“叔叔,说实话,我的坚持不用咬牙。这么多年,我是乐乐呵呵背起就走。”
说这话时,他一脸的真诚。“当初只是觉得,刘晓同学身体不好,自己能帮一点是一点,能背一天是一天,不知不觉,八年过去了。”
八年过去了!
这是怎样的八年?
“阿姨,刘晓在学校里有我照顾,您放心吧!”
八年前的2002年9月,青县前吕召村7岁的吕希庆和后吕召村9岁的刘晓一同进入本县王召庄小学读书。刘晓身患先天性脊柱裂,入学不久,双腿越来越无力,行动很不方便。
每当小伙伴们灵活自如地追逐嬉戏、运动锻炼,刘晓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坐着,黯然神伤。
吕希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小伙伴走出困境。
课间,当小伙伴们出去嬉戏时,吕希庆总是陪着刘晓说话、解闷,搀扶他挪动。慢慢地,刘晓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每天,刘晓的妈妈把他送到学校后,就匆忙赶回田地做农活了。
一个下雨天,学校提前放学,同学们陆陆续续离开教室。刘晓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眼睛不时地瞅着窗外,却总也看不到妈妈的身影。吕希庆看出了他的无助,和他聊起天来。天色越来越暗,刘晓的妈妈还是没有出现。
“走,我背你回家!”那时候,吕希庆比刘晓个子还要矮,人也瘦瘦弱弱的,他想都没想,背起刘晓走进雨中。
小路泥泞,磕磕绊绊中,希庆感觉背上的刘晓越来越沉,腿也越来越迈不动。在一处水深泥多的地方,吕希庆一脚踩空,背上的刘晓就要摔倒。这时候,吕希庆用尽全身的力量,用手支住地,然后,用力托了刘晓一下。刘晓没有摔倒,吕希庆却单腿跪地,重重地半趴在泥泞中。他的衣服、鞋子全湿透了,手和膝盖也划破了。
“你摔着没?”吕希庆顾不上擦去脸上和身上的泥水,担心地问刘晓。见刘晓没事儿,吕希庆长出一口气,站起身,一步一挪艰难前行。
忍着疼痛一步一滑,走了好几里的土路,终于挪到了刘晓的家。
看着一对孩子一摇一晃地进门,慌忙外出接孩子的刘妈妈泪雨滂沱。
“阿姨,今后刘晓在学校有我照顾,您就放心吧!”
谢绝了刘家的挽留,吕希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
无数次日出日落,无数次背起放下
经过几次大手术,刘晓的病情没有减轻,甚至发展到了无法行走的地步。
每天早晨,吕希庆都会早早地赶到学校,从刘晓妈妈手中接过刘晓,把他背到教室。
吕希庆帮刘晓抄笔记、交作业、买饭打水,课间背着他去厕所、晒太阳,参加各种室外活动,还经常楼上楼下地背着他上多媒体课、参加考试……
从小学到初中,单薄的吕希庆成了刘晓名副其实的“双腿”。
天长日久,两人之间形成默契。只需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眼神,吕希庆就知道刘晓需要什么帮助。
那年隆冬,教室外寒风刺骨,同学们沉醉在课堂学习的气氛中。突然,刘晓发出一个信号,吕希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步跨到前排的刘晓面前,背对着他蹲下,把刘晓背上。吕希庆直起腰来,大步向厕所的方向走去。进了厕所,吕希庆这才发现自己没穿棉袄,穿着毛衣就出来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刘晓一个人扔在厕所里。在一个个寒颤中,吕希庆耐心地等待着。为了抵抗严寒,他竟然围着厕所的柱子跑了80多圈,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刘晓背回教室。
同学们都想帮刘晓,但不得要领,搞不好就疼得刘晓哇哇直叫。
“我来,我来!”吕希庆总是劝阻同学们的善意。他稚嫩的双肩,就要一条担子扛到底。
平时,吕希庆总是一路飞奔去打饭,生怕刘晓着急挨饿。打好饭,他总是让刘晓先吃,自己饿着肚子再去打水。一次打饭晚了,只剩下一份饭,他把饭让给刘晓吃,自己推说吃不下,为此饿了半天肚子。
刘晓常常过意不去,吕希庆安慰他:“谁让我们是朋友呢?只要咱俩在一起一天,我就会帮助你一天!”
八年中,无数次日出日落,无数次背起放下,一对小伙伴就这样携手走过。
“他用炽热的友谊驱走了我生命中的黑暗”
“他用炽热的友谊驱走了我生命中的黑暗,驱走了我的整个冬天……晴天的时候,希庆背着我走在阳光里;雨天的时候,希庆背着我走在泥泞中;每一天,希庆背着我走在兄弟般的友爱里……”
日记中,刘晓用如诗的话语诉说与吕希庆八年爱的行走。
吕希庆背着刘晓行走,从一开始就瞒着家人。
“他总是每天上学早出晚归,我们早已习以为常。问他身上的伤是咋回事,他总说是自己不小心碰的。”吕希庆妈妈彭清珍告诉记者。
直到四年前的一天,妈妈从老师口中得知儿子的善举。“这孩子小小年龄竟多年照顾比自己还大两岁的残疾同学!”鼓清珍十分惊讶,有些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
吕希庆的爸爸古道热肠,虽然身体不好,在村子里经常是帮了东家帮西家。多年来,他为乡亲们免费垒灶台、理发,走遍大半个村子。知道儿子的事迹后,他连连说:“希庆,你做得好!要是做好事出了名,我可以仰着脖子走吶。”
吕希庆家的经济状况并不好,除了种地,只有爸爸外出打工的一点收入。姐姐上高中后,担心将来考上大学,家里也供不起,就选择了辍学打工。姐姐说:“要让弟弟继续念书,因为他一直帮着刘晓。”
吕希庆无奈地接受了现实,他要用实际行动照顾好刘晓,也能报答姐姐的一片苦心。
“90后的孩子从小让别人背,现在吕希庆恰恰是背了别人。他背出了希望,背出了正气,背出了学校良好的氛围。”曹寺镇中学校长焦树森在各种场合不忘褒扬这个可爱的孩子。
在吕希庆的影响和带动下,无论是他先前所在的王召庄小学还是后来的曹寺镇中学,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学雷锋做好事的行列中,学校的风气越来越好。
八年间,刘晓因为学习刻苦常常被评为“优秀学生”,吕希庆也年年被评为“校园雷锋”,后来又被评为“优秀团员”、“感动沧州人物”,荣获“河北青年五四奖章”。
想想过去自己帮助刘晓走过的路,吕希庆心中总是充满了快乐。他说:“人们都说我俩好得跟一个人一样,我帮了刘晓,刘晓的坚强,对学习的热爱,也深深地激励和感染了我。”
2010年9月,家庭贫困却品学兼优的吕希庆由沧州市有关部门安排进入沧州市第二中学宏志班,国家免除一切费用,还每月发放300元的生活补贴。
“儿啊,一定要好好学!爸妈一身是病,要是没有国家的帮助,咱是上不起这么好的学校的,将来出息了,一定要报答国家和社会……”爸妈的嘱托,吕希庆牢记在心。
离开青县到沧州市求学,吕希庆与好伙伴刘晓见面少了,紧张的学习之余放假回家,他总不会忘记借别人的手机,向好伙伴问长问短。让他遗憾的是,刘晓因病情原因未能如愿升入高中,目前辍学在家,自学文学创作。
“我遇到了希庆,他改变了我的人生!”好伙伴刘晓一直感念吕希庆。“我是折翅的天使,虽然受伤了,但我不会被击垮,我会一直坚强、乐观地走下去,相信一定能够走出属于我的一片天地!”
八年携手爱相伴,天各一方情相牵。如今,吕希庆与刘晓相互的鼓励和关怀从未间断。
(本报记者 耿建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