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之春。
惠风和畅,仁静智流,南昌大学适值九秩华诞。
举凡九十年间,南昌大学源清流洁,本盛木荣,文脉赓续,
以臻至善。
1921年创立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乃学校发轫伊始;1937年成立的国立中正医学院和1940年成立的国立中正大学,是学校发展史上又一可溯的源流;1958年建立的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后为江西工业大学),于1993年合并成南昌大学;2005年南昌大学和江西医学院实质性融合,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
如今,南昌大学秉承“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的办学宗旨和“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践行“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担负育才泽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大学使命,对接国家战略和江西发展需求,努力为建设地方性高水平大学做出有益的探索。
薪火相传 砥砺奋进
南昌大学的前身——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办者、医学博士何焕奎是清政府从江西招考留日的公费生。民国成立后,何焕奎等留日毕业生每年都上书省议会,要求设立江西医药专门学校,当局均以库款支绌为由拒绝。何先生孜孜以求,从不气馁,十年下来,终获批准。
1921年,省府拨款6978元(银元)进行筹办,并于同年3月19日,由省府正式下文委任何焕奎为校长。学校只设医科,学制五年。同年8月招收第一批学生32人,均来自旧制中学或高中毕业生。
学校初创之时,办学条件异常艰苦,靠租赁民房办学,校舍狭小,教学开展维艰。何焕奎多方奔走,要求省府准拨校舍,固定校址,他不辞辛苦,四处奔波和陈情。经过他几年的经营,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初具规模,也为学校今后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饮水思源,寸草春晖,为昭示何焕奎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创之功,南昌大学在建校九十周年前夕,为何焕奎先生的铜像举行了揭幕仪式,深情缅怀这位为学校的创立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与何焕奎先生雕像同时揭幕的还有南昌大学前身之一国立中正大学的首任校长胡先骕先生和江西大学校长谷霁光先生的雕像。原国立中正大学生物学科许多师资和图书标本几经拆分周转,最后在1962年并入到南昌大学另一前身江西大学门下。江西大学是1958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潮中创建的。与之同期成立的江西工学院(后为江西工业大学)在历经38年后,于1993年合并组成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首任校长是中科院院士、焊接专家潘际銮院士。在他的领导下,南昌大学进行了深刻的办学体制改革,短短几年,学校就结束了江西高校的“旧三无”(无院士、无博士点、无重点大学)和“新三无”(无国家级重点学科、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历史。1996年1月,南昌大学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第一个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面启动了“211工程”一期建设。
2002年,地质学专家周文斌博士出任南昌大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学校更新办学理念,突破体制障碍,在山清水秀的前湖地区,开始了以“四名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学校发展日新月异。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和江西医学院实质性融合。此后不久,中央领导视察刚刚组建的新南昌大学后,寄语学校:南昌大学,前景无限!
兼容并蓄 科学发展
2005年以来,新组建的南昌大学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形式,提高发展质量,按照全国性标准,实施国际化战略,建设高水平大学,不断增强学校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使之尽快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开创了南昌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谱写了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1.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促进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有机结合
控规模,抓质量,革方案。学校控制本科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主动适应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强化通识教育,提升人格素养;搭建学科平台,拓宽专业口径;突出个性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强通识,厚基础,重素质。在南昌大学新版培养方案中,通识课程分为一类通识课和二类通识课,占据总学分30%。一类通识课有思政类、外语类、军体类和计算机类四个类别。二类通识课有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自然科学类、生物与医学类和哲学与社会科学类五大门类,学生必须至少选每个门类中的一门课,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精神修养。
勇创新,重投入,育精英。2008年南昌大学开办的理科本硕博实验班是学校第一个实验班,该班从当年入校的新生中择优选拔30人,集中全校最好的师资、最好的场所设备,每个学生配一个导师,用8至9年的时间把博士读完。2009年又创办了国学实验班、医学实验班。
强实践,提能力,促就业。学校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学校科技园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优势,积极服务大学生科技创业,创立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培训、创业与就业指导、创业与就业见习紧密结合的服务新模式。
2.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促进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坚持教研并重,营造自主创新发展环境。为从根本上转变过去重教学轻科研的观念,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理念,创新科研管理法制,建立管理运行机制,构建科研经济体系,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和“唯实、求真、团结、协作”的科学道德风尚。
凝练主攻方向,实现自主创新重点突破。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瞄准国家目标,力争在影响力深远的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近五年来,学校在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绩,科研总经费达9.14亿元,国家级科研项目达406项。
搭建研发平台,夯实自主创新发展基础。围绕国家和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规划,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整合资源,制定学校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规划,搭建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为自主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21个。
加强人才建设,增强科研队伍整体实力。坚持以重点学科、研发平台和博士点为依托,引进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有能力整合本学科的人才和技术资源,组建跨学科、跨系统、跨地域的开放式创新团队。
3.实现“科教兴赣”,促进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的有机结合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充分利用学科、人才和技术的优势,积极发展校地、校企合作,搭建多种服务平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本着“立足江西、服务全国”的原则,以重大技术突破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一批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用结合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发展辐射基地。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牢固树立“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和“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意识,强化医院管理,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狠抓医疗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使附属医院成为江西省医疗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保障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4.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促进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的有机结合
依托综合性,增强文化建设的创新力。依托综合类大学多学科的学术优势,南昌大学在大文科建设布局中,强调理论创新,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切实加强对生态文明与文化资源的深层次认识与研究。2010年成立的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作为全国地方高校为数不多的传承研究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知识团队与科研团队,是多年来南昌大学实践大学文科教育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重要结晶。
立足社会性,增强文化服务的贡献力。近年来,南昌大学开放胸襟,传承书院文化的兼容并蓄之风,协助地方组建南昌爱乐乐团、与地市合作排演现代赣剧,陆续建立了南昌大学书画研究院、南昌大学四方艺术研究院等,以实际行动弘扬主流文化,营造和谐社会,推动文化认同,提升文化需求的质量与品位。
着眼国际性,增强文化传播的辐射力。南昌大学先后在法国、印尼设立了“孔子学院”,协办了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学校师生先后参加了德国古老戏剧节、第四届巴黎中国戏曲节等表演,以“江西的汤显祖,世界的汤显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国际小号艺术节、南昌大学代表团赴法巡演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无不昭示着南昌大学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承担起引领、辐射和创新区域内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
开放大气 进位赶超
九十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南昌大学而言,这九十年是艰苦创业、波澜壮阔的九十年,镌刻着老一辈学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足迹,凝聚着代代继承者薪火相传、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示着全体师生开拓进取、不辱使命的情怀。
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南昌大学充分意识到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学校充分利用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对外合作办学水平创造了良好契机;国家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为学校重点推进学科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的实施,为学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大师提供了政策环境;江西省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学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带来了发展良机。
在此背景下,大力推进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设,必将成为南昌大学未来十年改革发展首要的战略选择——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理想远大、境界高远的大学;维护学术尊严、注重教授治学,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充满活力、富于民主的大学;坚持依法治校,注重规范管理,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照章办事、管理严格、运行有序的大学;加强科学研究,注重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严格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管理,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人才培养层次高、质量优的大学;重视开源节流,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大学;重视校园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昌大办成一所环境优美的大学。
可以预见:南昌大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一所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将屹立于赣鄱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