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1日 星期日

    江苏:出门一刻钟即享文化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5月01日 01版)

        本报南京4月30日电(记者郑晋鸣 通讯员段晨澄)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农民休闲广场挤满了老少村民,2011年南京市“享受阳光”百场公益演出广场行活动日前在这里拉开帷幕。活动中,南京市民族乐团的《唢呐和板胡》、市杂技团的《口技》、江宁锡剧团的小品《签约》等精彩节目轮番登场,说学逗唱吹拉弹奏,赢得现场群众阵阵喝彩。“老人和农村妇女平时在家没有什么精神文化生活,今天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演出,很开心!”农民张老汉感慨万千。

        这只是江苏近年来营造15分钟文化圈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江苏深入推进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从2005年开始,江苏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资金送文化下乡,着力营造15分钟文化圈。如今,在江苏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7600多万江苏人从家里出发,无论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走15分钟,都可免费欣赏现场文艺演出、观看电影、阅览图书。

        “十一五”期间,江苏送文化下乡采取了政府主导、企业出资、民间赞助的投入机制。“十二五”开局,江苏在这种投入机制的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尤其是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了“文化发展基金”,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该基金越滚越大,大量用以支持“三下乡”活动,特别是文艺下乡;同时,江苏省委宣传部和教育厅联合开展的每年350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吸引了来自“文化发展基金”和江苏省教育厅文化专用资金的支持。此外,“十二五”开局以来,民间义务演出团队逐日增加,一些方言剧目在农村备受欢迎,过去一些不懂普通话的百姓,对电影、演出都不感兴趣,现在一听有方言剧目,看演出的热情不断高涨,掀起了送戏、送电影下乡的热潮。如此一来,政府主导、企业出资、民间赞助,加上文化发展基金的支持、民间义务演出团队的出现,使得整个江苏送文化下乡事业蓬勃发展。

        在这种投入机制下,演员演得起劲,百姓看得带劲,老人看着方言剧开心,孩子看着动漫剧欢喜,真正实现了15分钟文化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