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4月28日电(记者 张国圣 通讯员郭密娜)重庆市渝北区木耳镇五通庙村的村民刘祥芳,每天晚饭后都要带着小外孙去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农家书屋看书,最近她迷上了《周恩来自传》。她的小外孙也喜欢上了农家书屋里的儿童书籍,吃完晚饭就拽着姥姥往那儿跑。
重庆市于2005年率先启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近33亿元,基本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五个文化重点建设项目,将文化舞台搭进了城市乡村的千家万户。
截至2010年,全市已建成1个市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42个区县支中心和896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在重庆市渝北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满足了近6万用户看电影、看书、看戏剧的文化需求。渝北区文化馆已初步建成固定设施、流动设施与数字文化阵地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年来共举办了“节庆庆典”、“两江潮涌”、文化艺术月、“文化双送”、“两江掌故·两江之声”等系列文化活动,其中“两江之声”周末音乐会35场、“两江掌故”周末故事会36场、书画摄影展23次。渝北区图书馆共开设了图书外借点、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7个服务窗口,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以上,过去3年中年均接待读者15万人次,外借图书40万册次。
遍布全市的80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与8967个农村文化活动室,更深受乡镇居民与村民欢迎。建于2008年的五通庙农家书屋,共有农业技术经营类、文学类、儿童类图书2900余册。农家书屋全天候开放借阅,有些村民还将自己的图书拿出来放在借阅点,供其他村民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