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来,他用自己的点滴行动服务百姓,播撒着光明与希望,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百姓电工”。
“我的名字与光有缘、与电相连,光是光明的光,满是满意的满。能够像一盏灯那样,为老百姓送去一份光和热,是我一生最大的追求和快乐。”就像左光满所说的,他一直在守护着光明。
1978年,20岁的左光满参军入伍,从一名普通的炮兵战士成长为营职干部。1995年,正值事业巅峰的他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难以理解的决定,转业到广水市应山供电所当一名抄表收费的营抄工。从“左营长”到“左师傅”,这一干就是13年。
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左光满,始终怀着一种感恩之心。1998年,为了方便用户联系自己,每月工资只有450元的他自费买了一部1000多元的BP机,把号码印在名片上,发给辖区每家用户。名片上没有任何头衔,只有十个大字“用电有困难,请找左光满”。
服务卡发到客户手中,有时左光满一天要接十多个传呼,忙得不可开交。大到装表接电,小到家电维修,只要是乡亲们有需求,他都来者不拒、随叫随到。左光满的号码成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号码,左师傅也成了用户们的常客、朋友乃至亲人。
2002年8月,居民丁顺舟的母亲突然去世,此时小区却因为电网改造停了电,天气十分炎热,老人的遗体无法在灵柩里正常安放。急忙赶到的左光满,经过仔细查看,临时拉了一条线路;为了保证供电正常,他接连四天每天来回跑,早上去送电,晚上去停电。丁家老人入土为安后,丁顺舟带领全家10余口来到供电所,向左光满鞠躬致谢。
2004年7月8日,广水市突下暴雨,应山城区57柜线路接地跳闸,导致南关中学停电。作为广水市的一个高考点,南关中学有2000多名考生即将参加全国高考听力测试,停电的后果不堪设想。得知消息,刚在医院打完点滴的左光满立即骑着摩托车冒雨赶到供电所,与同事们顶着狂风暴雨,一段一段地检查线路,终于在早上8点30分开考铃声响起之前成功排除故障,他自己却因为严重受凉再次进了医院。
熟悉左光满的人都知道,他有两个家,除了自己温馨的小家,另一个便是广水市福利院。稍有闲暇,他会来到福利院,陪老人们聊天解闷儿,打扫卫生,免费为福利院更换电线、闸刀。13年来,左光满先后为6户孤寡老人无偿缴纳电费10000多元。在左光满的组织下,应山供电所成立了爱心基金,每人每月交纳5元钱。每逢节假日,左光满和同事们便用这些钱买些米面带给福利院的老人。
顾了大家,往往顾不了小家。多少年来,从孩子的学习到一日三餐,家里的大小事情被妻子一手包揽。2008年11月,妻子检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必须立即动手术。左光满第一次打电话向领导请假,并且希望供电所找几位女同事来照看妻子,轮流陪妻子说说话,因为他觉得实在是亏欠妻子太多。在医院里,左光满陪妻子度过了难得的7天,为她做了平生第一道菜——排骨藕汤。妻子喝完后看着他说:“你忘了放盐,但这是我喝过的最好的汤!”
2004年4月,广水供电公司党委下发了“向左光满同志学习”和“成立光满服务队”两项决定,左光满带头,“光满服务队”成员在鲜艳的队旗下庄严宣誓,开始活跃在城乡供电战线上。
丁家湾的山民们不会忘记——为了让他们告别蜡烛油灯的生活,“光满服务队”队员步行十几里山路,手抬肩扛,硬是把电线杆一根根运到了山上,架起了光明的银线,铺就了致富的金桥。
十里工业园区的客商们不会忘记——为了保障园区内企业的正常生产,“光满服务队”队员在狂风暴雨中用血肉之躯死死顶住倾斜的电杆,筑起了一道坚强的屏障。广水市委书记吴超明如此评价:“‘光满服务队’是广水市招商引资的一张名片,是优质服务的一扇窗口,是经济建设的一面旗帜!”
如今,“光满服务队”已发展到43个,队员也从10多人发展到1500多人,获得了“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等荣誉称号。在2007年和2010年广水市民主评议行风政风中,广水供电公司两次名列榜首。左光满和遍及城乡的“光满服务队”,已经不再是一个人的精彩,而是一群人的传奇,一座城市的良心。(本报记者 夏 静 本报通讯员 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