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5日 星期一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向明天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侧记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25日 01版)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巍然中央,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雄健的歌声昂然响起,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豪情激荡。

        今天是一个欢聚的日子,风雨百年,洗尽铅华,万千游子投向母亲的怀抱;

        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世纪荣光,精神浩荡,桃李芬芳融汇相同的祝福;

        今天,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日子,7000多名清华学子与来自海内外的嘉宾汇聚人民大会堂。这是一场“家”的聚会,这一刻,“家”的温暖将这个庄严殿堂渲染得其乐融融。

        白发苍苍的老者热情相拥,相隔很远,手已伸向一起,他们是各地校友会的负责人。生生不息,清华的血脉将每一个清华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胡勤源,清华大学徐州校友会会长,在这个纯义务的岗位他已干了三届9年,他说,从1984年开始他们每年都会举行清华校友座谈会,交流工作体会,总结一年收获,一年都没落过。“清华教会我们每个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干一件事就要干好,干成。清华的精神支撑我一生执著自信,尚德感恩,这是母校赠予我们的财富,一辈子受用不尽。”

        “再来一张,再来一张!”相机、手机轮番举起,几个高挑的中年人像激情四溢的毛头小伙儿兴奋不已,他们原本是清华体育代表队的队友,有的人还专程从法国、美国赶来。1982级自动化系的牟文殊以前是跑400米的,离开母校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丢弃清华言传身教留给他的好习惯——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一直在跑,现在跑马拉松了。”“很怀念清华的氛围,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清华的老师、同学,我们在一起结下的深厚友谊,早已化作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为清华骄傲!”牟文殊动情地说。

        校歌声声,两个红光满面的老人庄重站立,动情的歌声融入激越的大合唱。这是两位来自印尼的华侨,笑称自己是“老校友、新同学”。原来,他们是2009级经管学院的EMBA学员,在清华时间虽短,但清华的精神、清华的神韵早已让他们爱上清华:“在印尼早就向往清华,所以我们这么老也要感受一下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简单的八个字,我们深深体悟到清华人赋予它的深刻内涵。”

        庆祝大会热烈而简短。“让我们紧紧携起手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奋斗、再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对清华学子和全国青年学生的谆谆嘱托久久回荡。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级硕士生袁丽萍难抑激情:“总书记讲话太激动人心了,我们恨不得站起来一起喊,‘奋斗、奋斗、再奋斗’。”袁丽萍说:“走进清华,清华告诉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选择了清华,就是选择了责任。’今天,总书记再次要求我们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我深深地感到,使命和责任是清华人一以贯之的担当,‘以身许国’、‘科学报国’,代代清华人用坚定的信仰践行清华精神,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的百年,清华新的辉煌要靠我们打造,总书记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想,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行胜于言,我们更要像老学长们一样,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清华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走出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说:“面向新百年,我们深感压力更大,责任更大。但是,清华正处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国力的强盛、国际地位的提升,都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与世界顶尖的一流大学共同追求,完成共同的事业,开创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清华一定会‘追求卓越’,再创辉煌!”

        (本报记者 丰 捷 本报北京4月24日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