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4日 星期四

    航空报国:云上的荣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4日 01版)

        4月17日,在40多万中国航空人心目中是庄严而神圣的一天。60年前的这一天,国家颁布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随后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成立,中国航空工业宣告建立。60年后的4月10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林左鸣面对媒体,这样形容60年历程:中国航空工业60年的历史,是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史,是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超越自我的发展史,是一部不辱使命、强军富民、报国壮威的爱国史。

        开启与强者同行的梦想

        在纪念航空工业60年时,朱育理、刘高倬、张洪飚等老同志、老专家回忆,建立初期,我们还很弱小。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新建和改建了大量企业,创办了多所航空高等院校,初步建立起航空制造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曾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的朱育理向记者说,初期发展能如此顺利,重要原因在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还有朝鲜战争的影响以及前苏联的帮助。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中国航空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成为航空工业的巨大精神动力。中苏关系封冻,反而激发了中国航空人的青云之志,他们创造了多个“第一”:

        1954年,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

        1956年,我国第一次组建科研机构,随后逐步设立了航空研究院和22个航空专业设计所、研究所,培养和吸引了国内外大批航空科技人才;同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试制成功。

        1958年,多用途运输机运5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架直升机直5也在这一年飞上蓝天。    

        1959年,中国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歼6试制成功;自行设计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也成功首飞。

        ……

        上世纪60年代,科技人员先后试制成功了“霹雳”1号空对空导弹、“红旗”1号、“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和“上游”1号舰对舰导弹,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此类武器的历史。

        “十年动乱”中,航空工业受到严重干扰破坏。但是在这10年,中国航空工业完成了“三线”建设的历史任务,大批科技人员从条件优越的内地转移到深山大川。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不仅在东北、华北、华东拥有了较强的飞机及其配套产品的生产能力,且在中南、西南、西北等地建成了能够制造歼击机、轰炸机、运输机、直升机和发动机、机载设备的成套生产基地。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航空工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量力而行、有所作为,开展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内转外”的战略转变。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军用飞机开展了近40个型号的研制,向部队提供了大批航空军事装备;民用飞机进行了20多个型号的研制与改进改型,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非航空产品生产迅速崛起,销售额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先后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与合作关系,还成立了中国军工部门第一家外贸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实现了从东方到西方、从民用航空到军用航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

        回忆往事,投身中国航空工业几十年的老人们莫不动容,他们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但都为能在党的领导下作出自己的贡献,感到由衷自豪。

        新世纪头10年,我国航空工业比翼世界 

        1999年后的10年,航空科技人员取得了上百项重大科研成果,填补了多项空白,先后研制完成多种新型军用机和各种导弹,多型号成系列的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也投入批量生产,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急需的武器装备。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当空警2000、空警200、歼10、歼11、轰6H、轰油6、歼轰7A、歼8D、歼8F、歼7GB、直8K/直8KA、直9侦察型/直9武装型和教8等15个机型的151架飞机,组成12个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时,全国沸腾,世界震惊。

        民用飞机这一时期开始跻身国际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种型号飞机研制成功并实现批量生产。至2009年8月底,ARJ21累计具有确定和意向订单208架,新舟60已经获得国内外订单和意向订单162架,迎来了批量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局面。新舟600也于2008年10月首飞并参加了珠海航展。2011年3月27日,首架新舟600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正式投入使用。

        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曾是严重制约整体发展的“阿基里斯的脚跟”。而在2010年第8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展出的“太行”涡扇发动机,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在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具备了自主研发第三代航空发动机的能力,实现了军用航空发动机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跨出这一步,发达国家用了近70年,我们用了不过20年。其中跋涉的艰辛,甚至胜于整机的研制,远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中国今天能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一同跻身世界上能研制航空发动机的5个国家之列,其间遭遇的波折和困苦,凭借的绝不是时间和资金的堆砌,而是几代航空人的超凡拼搏。

        未来10年,将实现航空工业强国目标

        林左鸣宣布:到2010年,我国已累计生产几十种飞机和直升机20000多架,发动机近60000台,导弹20000多枚,出口和援赠飞机2400多架,其中出口1400多架,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了从“白手起家”到“比翼世界”、从“跟踪学步”到“同台竞技”、从“打工者”到“对等合作”的历史性转变。面对新时期新使命,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核心主体,中航工业会继续加快改革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切实肩负起“航空报国”的使命,努力用10年时间,实现建设航空工业强国的目标!(本报记者 王小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