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0日 星期日

    《走向复兴》的创作心得

    作者:李维福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10日 04版)

        2008年10月刚过,我接到深圳邀请,要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创作一首歌词。字数在200字左右,歌词要求凝练而大气,气势磅礴又细腻传神,表达亿万人民喜庆新中国60华诞的共同心声。

        接到任务后压力很大,利用出差和开会的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搜集资料,作创作准备工作。大家的热情支持和恰到好处的点拨为我的创作注入了信心:“歌词的立意核心,就是: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中华民族一定能走向复兴!”

        在歌词创作中,我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第一段,我从60年以来我们经历过的、看到过的变化,去反映60年的变化历程,是写实;第二段,我是通过抽象的方法去描述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以及其艰难的发展过程,是写虚。” 

        歌词的第一句:“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在崭新的道路上”表现的是改革开放“杀出的血路”,才有共和国的今天。所以,我用这样的开头奠定了歌词的创作基调。

        最初的歌词版本较为抒情。后来大家建议我,这类歌曲独唱的形式比较多,好歌云集,普及起来不容易。能否改写成群众性、普及性比较强的合唱歌曲。 

        为此,我把歌词的风格进行变换。并且运用“万众一心,挽起臂膀”等一些比较口语化的词眼,加入“排山倒海,不可阻挡,前进”等词汇,令歌词更具一往无前的气概。在副歌部分,则以反复的“前进,前进,向前进”这样简洁有力而又昂扬奋发的歌词,直抒自信之情,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豪情壮志。 

        《走向复兴》整首歌曲不过两分多钟,歌词只有24行、232个字,却具备了撼动人心、令人血脉喷张的力量。有谁知道,这首短短的歌词,竟然历经了上百次的调整、修改和润色,注入了大家的智慧和心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