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2日 星期六

    本报《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青年学子感受到中华民族美德的力量

    作者: 《光明日报》( 2011年04月02日 01版)
    同学们看望李维贺(右一)。韩元信摄

        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十五年来一直默默地资助病逝同学的父母,并给他们带去深切的精神慰藉,而那位同学的父母则坚强地生活着,坚守着诚信美德,靠打工还清7万元外债。这个感人的故事通过本报4月1日头版头条长篇通讯《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予以报道后,在河北各地,尤其是在高校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读者纷纷表示,在优秀大学生群体身上,在李维贺老人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们的精神和品格永远值得人们铭记。

        河北农大的骄傲

        在《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故事的发生地——河北农大校园,人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我们是流着泪看完这篇文章的”,很多同学在接受采访时第一句话都这样说。

        清晨一上班,学校党委立即组织校级中心组成员进行集中学习,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学习安排,制定“向果树93(01)班毕业生群体学习的意见”,号召全校师生学习他们15年如一日坚持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从点滴小事做起,讲诚信,不图回报,不抛弃,不放弃,播散人间大爱的优秀品质。学校党委要求学习活动要和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要和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要和传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毕业生教育结合起来。要利用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挖掘先进事迹产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根源,让青年学生被感动受教育,同时内化为实际行动。

        校党委书记程庆会说,我们为我们的毕业生感动而自豪,他们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利用好这个典型群体,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在校大学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一代代传承下去。

        园艺学院党委书记张国林表示,八○后、九○后大学生,最信服的是用事实说话,我们要把这个先进事迹当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实例,让先进群体走进学生内心。曾担任果树93(01)班的辅导员黄文军说,一连几天,心情不平静,作为老师,被学生们不图名利的真挚爱心深深打动着,我会把他们的事迹一直讲下去。

        当时担任93(01)班团总支书记的时翠平,现在河北农大任教,她看了报道以后平静地说,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当时的情景给我们印象太深了,看到宝元同学家里快过不下去了,同学们挺难过,都说帮一把,最重要的是给老人以慰藉和生活下去的勇气。我们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远在加拿大作访问学者的赵锦,通过网络看到对她们的事迹报道后表示,自己虽然身在国外,也一直惦记着李维贺老人家,经常和同学们说起老人的情况,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会传遍每一个角落。

        现代科技学院周漫静同学说,师兄、师姐们这么多年履行了不是诺言的诺言,承担了不是自己责任的责任,不管自己经历什么困难,都是一如既往,体现了同学间真情无价,大爱无私。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多关爱身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在享受社会、家庭真情的同时奉献真爱。

        河北省林业局杜彦敏的同事韩振庭说,彦敏此前没有和任何人讲起过这件事,我们看了报道以后非常激动,为有这么好的同事而高兴。他还说,杜彦敏在单位口碑挺好,工作很努力,是我们身边的先进典型。

        价值观不是空洞的概念

        河北大学博士生梁跃民说,这是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成功案例。这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触发了我深深的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枯燥的字眼,而是鲜活的生活,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充满人间真情。唯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他说,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架设起一架什么样的价值天平,决定着这个社会崇尚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在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全体同学的价值天平上,他们把责任和爱心放在最重的位置,远离了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这样的价值选择和15年的价值坚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耀眼范本和成功案例。见贤思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河北省委宣传部一些机关干部看了光明日报有关报道后认为,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那些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是全社会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光明日报用最好的版面、最好的手段,全力宣传先进典型、先进事迹,大力弘扬高尚的精神,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王坤阳说,“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十五年前不知谁说的一句话,历经十五载的风雨沧桑,沉淀成比任何格言都有力量的心声。作为一名学生,我为如此真挚的同学情感动不已。“人无信而不立”——我们从李维贺老人历尽艰辛坚持还债的行为中可以领会。

      全社会的榜样

        本报有关报道在李维贺老人的家乡承德引起强烈反响。承德县温泉物流公司总经理李文全对记者说:“公司员工看到报道后都哭了,作为一个企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现在正在写倡议书,要在全公司范围内为这老两口组织募捐活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承德县委常委赵文丁说:“15年默默资助,这种人间大爱不能不让人为之动容,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深情厚谊,更让我们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非‘远在天边’,它就在现实生活中。”

        河北省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刘教民说,读了光明日报关于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的事迹,非常感动,我向河北农大这几位毕业生表示由衷的敬意,向推出他们感人事迹的光明日报表示由衷的感谢。

        他说,河北农大这些毕业生是当代大学生的杰出代表。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我省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了大学生“实践育人”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帮困助学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整个社会也为大学生成长创造了良好氛围。河北农大优秀毕业生群体为我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我们将利用这一契机,在全省大学生中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活动。

        一切那么朴实无华,却坚不可摧。5个人,15年,56封信,15张汇款单,7万元欠款,在这个数字喧嚣的年代,这些微不足道的数字平地崛起、掷地有声。

        接受采访的人们纷纷表示,这个大学毕业生群体,他们感动着中国,也必将成为全社会的榜样和力量! (本报记者 耿建扩 本报通讯员 方艳梅 咸立冬 本报石家庄4月1日电) 

        (详细报道见2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