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漫无目的地云游于网络,沉溺在一个个超链接的海洋里,直到最后,忘记了最初想要找的资料?
你习惯了对着“屏幕”上的头像毫不费力地敲打出各种表情,却很难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露出真实的微笑?
你学会了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信息,却渐渐感到自己失去了安心做一件事的能力,比如全神贯注地阅读一本书籍,或者一心一意地思考一个问题?
从萌芽期一路走来的网络媒体,经过十几个年头,发展到今天如“洪水猛兽”般地影响着受众的生活和普遍思维,是传媒界的一大奇迹。然而在网络媒体日益壮大的今天,网络媒体的使用者——我们这代人,却陷入了是否因使用网络而逐步变得浅薄的论争中。
引文中的这些“你”,代表了我们——从“无互联网时代”跨越到“互联网时代”的这一代人。毫无疑问,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的改变必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当《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在2011年发出“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的第一声呼喊之后,一场关于互联网与思维方式的大探讨运动便开始了。
“没有互联网就无法度日”
2011年1月16日,《全球互联网发展报告》公布,全球网民数量19.7亿,也就是说,地球上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网民;这个比例,与中国内部的情况一致——中国13.3亿人口当中,网民数量4亿,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网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而这些数字包含的绝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作用的确是巨大的。一项调研显示,亚洲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觉得没有互联网就无法度日,而且35%的年轻人比一年前更多地使用互联网。韩国拥有亚洲数量最大的媒体粉丝群,年轻人花在媒体消费上的时间每天平均达13.7小时。香港的年轻人排在第二位,每天12.7个小时,而新加坡的年轻人每天花费的时间是12.6个小时。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没有互联网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我们习惯了在网上“冲浪”,浏览海量信息;喜欢微博、QQ、交友网等快餐式的表达途径;学会了最大限度地使用“搜索”功能……那么,“互联网正在把我们变成一个高速数据处理机一样的机器人”的忧虑,应当值得关注。
互联网——超链接导致了注意力的匮乏
有人说,互联网变得像个电子糖果店,永远会以不同的方式“诱导”我们。当我们打开第一个网页的时候,“诱惑”便紧随不舍:一条新闻跟着一大串的相关新闻,一条资讯紧接着一长条的相关资讯;看不完的图片,听不完的音乐,以及,读不完的文章。我们为了看到更多的内容而不断地点击,不停地,并且迫切地从一个链接进入到下一个链接,直到关掉所有网页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场网上“冲浪”似乎一无所获,因为大脑能记住的东西,屈指可数。
以色列一家“点击报告”公司对全球100万名网站访问者的行为进行了跟踪,之后发现:人们在转入下一个网页之前浏览当前网页的平均时间为19秒—27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阅读上千文字,互联网的超链接加速了我们的“阅读速度”,也让我们形成了“囫囵吞枣”的阅读习惯。
你有没有发现:你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全神贯注地阅读过一本书籍了?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如饥似渴地浏览各种信息,却始终无法停下来思考一个问题,哪怕并不复杂?
互联网这个环境促使我们匆忙地进行阅读,草率并且浅层次地进行思考。我们的注意力在电子信息的森林里迷失了。然而,对一件事有着持久并不被干扰的注意力,恰是一个人聪慧的最好表现;匆忙,不经考虑就随意做事也是一个有着易动摇且轻率的思维的人的最好证明。那么,如何才能在互联网强大的超链接之下,集中我们的注意力?
看起来很难。
互联网——搜索引擎助长了思维的惰性
“从早上一睁眼开始,去哪儿吃早饭,坐哪路车,文案怎么写,下班放学之后去哪K歌,明星们的八卦,最新的新闻事件更新,哪里有购物打折,身体不舒服是怎么回事,甚至你忽然想知道某个久违的朋友的近况,都可以立刻上网搜索一下。”——一位有着“搜索引擎”依赖症的网友说,他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搜索引擎从他的世界消失了,他该怎么生活。确实,搜索引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比起上一代,我们也有“一网在手,尽知天下事”的优越感。然而,我们在享受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一点代价:我们像得了健忘症一样记不住一个电话号码;我们无法离开网上的“模板”自如地书写一份文案;我们甚至不能在断网的情况下“思考”一个问题。
一群“史上最牛的职场达人”宣称自己达到了“三不境界”:不记忆任何资料、不思考任何问题、不撰写任何文案。搜索引擎的强大功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让很多上班族染上了“搜索依赖症”,从而助长了思维的惰性。
看起来很可怕。
“有了互联网,思维可以‘深刻’吗?”
有人说,我们这一代,注定是由“深刻”走向“浅薄”的一代。
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要拿“思维”作为牺牲品,定当得不偿失。这正如《哈佛商业评论》原执行主编尼古拉斯·卡尔担忧的一样:“丢掉了《战争与和平》,丢掉了羊皮圣经,丢掉了报纸杂志,丢掉了托尔斯泰心灵的同时,人类正在丢掉的是大脑。”
必须正视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确实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发生了变化,但这个变化是否必然走向“浅薄”?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
光明网记者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