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3月18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上海医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自3月16日起至3月22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作为全国卫生改革领先地区之一的上海,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最后一个推出医改方案,备受关注。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表示,“注重民生为本”是此次上海医改方案的最大亮点。方案明确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基本医保、基本医疗、基本药物覆盖全体居民,尤其是郊区农民、外来从业人员、重病大病人员等困难群体将成为主要受益人群。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同时多年来延续外来人口大量导入态势,如何为涵盖外来人员的全人口提供均等化的优质公共卫生服务,成为重大课题。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平教授表示,国家医改方案规定的许多“硬指标”,上海已提前达到甚至超过,而要解决上海面临的实际问题,必须进行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基于此,上海医改方案在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上,增加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的要求,并突出“惠民为本、预防为主、能力提升、制度支撑”。
针对广受诟病的公立医院补偿不足、“以药补医”等问题,上海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方面,将严格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逐步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度。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多种措施,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不直接与医疗服务收入挂钩的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以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等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海将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和结构,致力打造“1560”就医圈,即居民步行15分钟可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通过公共交通60分钟可到达一所三级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进认为,“预防为主的理念贯穿上海方案始终。”上海医改更关注居民的全程健康管理,力求少生病、不生病。根据方案,上海在国家21个公共卫生基本项目上增加了21个“自选动作”,如学校“一校一医”,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加强运动和营养的干预等,在全国都是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