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1年03月18日 星期五

    从手机是不是武器说起

    《 光明日报 》( 2011年03月18日   13 版)

        特邀嘉宾 西安政治学院教授 张理海:

     编者按

        在近代战争中,中国人一败再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思维方式科学与否、先进与否,显然是关键之点。西安政治学院教授张理海从一个小小的手机说起,破译出战争成败的惊天秘密,读来很有意思。

        手机是什么?只是接打电话的工具吗?

        众所周知,当下手机除了接打电话外,也可以照相、摄像,可以上网、看书、看电视,可以炒股、做生意,可以开门、购物等等,它的功能空间很大。

        显然,将来它也可以作为武器,用它来控制火器、驾驶战车等等。作为信息社会的产品,手机有点像变形金刚,它显现出信息社会生产方式集约灵变、效能优化、功能复合、智能密集的特征,支撑它“横行于世”背后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即不完全确定的信息思维方式。    

        战争,凭什么决定胜败?有人说是细节,有人说是战略,也有人说是实力,等等。其实说到底,决定成败的,除了战争的性质是否正义外,就是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后者一定意义上可以超越前者。因为思维方式不同,引导事物发展变化的思想与方向就不同,结果当然就不一样。思维方式科学与否,决定着认识的对与错、实践的成与败。战争中“技术”的较量、“实力”的较量,折射的是“思维”的较量。

        中国人的“百年困惑”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在一系列不断发生的近代化战争中,一直被迫扮演着“学习者”的角色,但始终未能赢得战争的胜利。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均告失败,究竟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国人至今仍在思考这个“百年困惑”。现在看来,这些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把它联系起来的,就是植根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天朝上国”、“化外蛮夷”思维方式。

        在“天朝化夷”的思维定势下,中国俨然是高居于他国之上的“天朝”,看不到自己的落后和敌国的先进,甚至敌国先进的东西经此思维定势的折光,反而变成荒谬的东西:“君主立宪”,在皇权至上面前,有如大臣越权;“经商贸易”,在农本主义面前,显为舍本逐末;“追逐利润”,在性理名教面前,是为小人之举;“女王主位、男女平等”,是为牝鸡司晨之类的“夷俗”;体现科学技术的“器物”,则为坏人心术的“奇技淫巧”,等等。

        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迫使中国“天朝化夷”的思维方式有所改变,主要表现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观念的提出,洋务运动的兴起,乃至后来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等等。但这些改变,并没能改变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改变是与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的,是与植根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中国近代的向强敌学习、变革,只能是“橘越淮为枳”的畸变,不仅难以摆脱“先生”欺侮“学生”的命运,且使中国近百年的抵抗外侮战争中屡屡出现既荒唐又悲怆的作战方式:前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堂堂的清军武将杨芳在英军炮火面前,视“夷炮”为邪教法术,竟收集妇女溺器为“压胜具”进行所谓抵抗的荒唐;后有在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中,义和团手执引魂幡、阴阳瓶,对抗帝国主义火炮快枪的悲怆。

        历史证明,在落后的思维方式引导下,战争也不可能胜券在握。

        不同的思维逻辑比较

        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取胜。在此之前,美国从未在战争中首战告捷。取得这样的胜利,美国人自己的总结是:吸取了越战教训,自觉形成并坚持一种“失败者的思维”方式,推动和引导美军长达十几年的改革。所谓“失败者的思维”,就是一支军队打了败仗时,通常会谋求在下次战争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作战。其思维逻辑是:既然打了败仗,就说明旧的方法明显行不通,那就必须积极探求和采用新的方法,积极改革创新作战方式。而“胜利者的思维”方式则不同:“不要把行之有效的东西搞乱了”,其思维逻辑是:既然打赢了,就说明原来的方法行之有效,下次照着干!美军认为,“胜利者的思维”也曾是一种可取的思维方式。但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失败者的思维”更能发奋有为。因为,如果自觉“失败”了,大家都有缺点需要克服;“胜利”了,大家就不容易发现缺点,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美化优点上。“失败者”想在下一次成为胜利者,很快就能改掉旧习惯;而“胜利者”则因不愿放弃为其带来胜利的各种东西,变得因循守旧。

        必须确立的思维方式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战争。20天后,美军兵不血刃,进入巴格达市区。伊拉克官员突然消失,去向不明,大批伊拉克军队向美军投降。4月15日美军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死亡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死亡31人。战争消耗美国大约20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战争期间,世界上许多“军事专家”对战争进程判断错误,对很多战况迷惑不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打开信息化战争思维的天窗,仍在用机械化战争思维模式,来判读这场已经带有鲜明信息化印迹的战争。 

        自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概念组合方式,即“非”字打头的概念,比如,非传统安全、非战争军事行动等等;我们讲联合作战必提及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等等。这个“非性”概念的频繁大量涌现,表明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到来。

        是什么东西导致这样的“非性”概念出现?它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两个字:信息。在信息的作用下,很多概念的涵义发生了变化。“非性”概念,不是非此即彼、也不完全是亦此亦彼的概念。比如,“非接触”是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之一,但非接触,不等同于不接触,它可以战斗人员不接触,但不能火力不接触;即使火力接触,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接触。信息性存在是一种新的存在,它是一种非完全确定性的存在,从它孕育出一种非完全确定性的信息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是信息化战争的思维方式,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集约化有限作战;二是信息主导的作战;三是效能优化的精确作战;四是战场一线较量的人员越来越少、而从事信息情报处理、谋略、管理、研究、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的亚智能型作战。其核心是信息控制、全维聚优、精准远攻、直击要害,以有限的手段、规模、兵力,在有限的时空,小战大胜,即战速胜,甚至不战而胜,实现有限的战争目的。具体到战争中,军种、兵种的界限被打破了,非接触、非对称、非线性作战成为可能了,前后方的界线模糊了,进攻与防御的界限模糊了,战役与战斗的区分困难了,等等。这些界限的模糊,成就其作战方式是信息主导、攻防兼备、以攻为主、攻心为上的联合作战。唯其如此,信息思维方式与机械化战争思维方式相比:一是着眼限制战争的规模、时空,降低战争代价,增大战争的效用比;二是着重精神心理的软杀伤,限制战争的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三是着眼实现战争有限的政治目的,减轻战争的压力。因此,信息思维主导下的信息化战争,是21世纪人类比较“理想”的战争形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的中国军队和军人,必须确立起信息化战争的思维方式。仅仅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如果没有反映信息化战争的思维方式,是打不好未来战争的。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