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如是说。“十二五”开局之年,广州明确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以此作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驱动双轮”,并审议通过了《广州建设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城市历史基因的延续
记者: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张广宁: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四地”文化:即“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当代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相对独特的文化。广州在千百年的文化变迁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依托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抱江靠海、城以港兴的广州,历经长盛不衰的对外开放和持之以恒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在与中原文化以及马来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西洋文化交汇、融合过程中,又形成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城市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在广州成功举办,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广州,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广州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以及现代都市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商贸文化、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昂扬向上的人文精神,使广州完全有理由、有条件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广州培育世界文化名城是历史基因的延续。
独特文化形象的塑造
记者:2008年底,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要求广州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地位,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将广州的发展目标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内涵是什么?
张广宁: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本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必须明确广州独具竞争力、实力和活力、能够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特质所在。岭南文化中心地是支撑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软实力,更是广州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巨大优势。
一个城市能不能走得更远,既要靠硬实力,更要靠软实力,城市最终以文化论输赢。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广州在硬实力特别是经济总量上,与不少国内外发达城市已相差不远。但在软实力上,与自身经济快速发展、具备的经济实力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相比,依然存在着城市文化形象缺乏有影响力的个性特质、文化集聚辐射功能和文化影响力不够强等问题。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提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也是基于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但靠拼土地、拼资源、牺牲环保生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毕竟一个城市的空间有限、土地有限、环保容量有限、物质资源有限,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增长从过去主要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靠什么实现这一转变?关键要靠文化。我们提出了“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以此作为“十二五”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幸福广州是个很高的要求,必须将文化民生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幸福作为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
从实力到魅力的转变
记者:从今年开始,广州拟用10年的时间,把广州培育建设成为具有深厚历史内涵、浓郁地域特色、强烈时代特征、鲜明文化品格、高度创新精神、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世界文化名城。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张广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实际上是广州文化建设不断深入、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广州不能仅仅在文化建设上完成缺乏文化内涵的表面工作,而要把文化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整体推进,实现从分散到集中、从一般到核心、从特色到主题、从实力到魅力的转变,这样才能实现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
广州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行业,大力培育创意、新媒体等新兴产业,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培养文化市场主体和文化消费市场,把旅游业作为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系统整合文化生态资源,打好经济文化发展“组合拳”。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旅游业做好了,并不等于就是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也不只是做旅游业,但要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必须大力发展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业。
同时,要保护和利用好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千年商都”历史文化内涵,精心培育现代时尚都市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要构筑文化人才高地,让广州成为尊重创造、鼓励创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优秀文化人才“汇聚之地”。(本报记者 吴春燕)
专家观点
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 郑德涛
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主旨是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广州有中外闻名的历史遗存,有走向世界的粤语和粤语文化,广州的城市变迁和文化辐射能力与整个珠三角的水上生活和海洋文明息息相关,具备文化名城建设的基础。
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
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 黄伟宗
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向世人展示了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良好基础。不过,广州要打造世界文化名城,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目前达到世界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活动不多。广州应该更深层次地挖掘现有历史文化遗产对世界的意义。比如南越王宫,无疑是广州的珍贵历史资源,但是南越国的文化特征及其文化形态,却很少人去研究。
建立山水相容的城市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 何镜堂
广州打造世界文化名城,要保持云山珠水的视觉通廊。只有利用云山珠水以及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开放型的、山水相容的城市空间,才能把广州打造成为一座彰显文化交流、弘扬革命传统、代表改革开放、体现岭南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门户型世界文化名城。
拓展更有活力的文化空间
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宗教及文化系讲座教授 李欧梵
广州打造文化名城一定要国际化,这不仅是全球资本流动的国际化,更是要求居住人群的多元化,创意人才的聚集和活跃以及广州这座城市与其他世界名城的互动。广州不缺高楼,缺的是创意人才,广州创建世界文化名城,当务之急不仅是盖高楼大厦,更应聚集优秀创意人才。一个城市有它的文化特色,需要靠全民的努力。希望在广州这个南方的城市,有更多、更有活力的文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