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新陆:诚信缺乏现象已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一个突出问题,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诚信缺失现象。个别人为谋取一己私利而放弃诚实的做人准则,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消除欺诈、失信,从道德方面、制度方面解决现代社会诚信缺失问题,是当前一个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本报记者 赵秋丽整理)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何星亮委员: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是判断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文明与野蛮、合法与非法、道德与不道德的规范性体系。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真正内化为人们的理念和规范,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一是加强中小学传统和现代价值观的教育;二是新闻媒体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三是各种文艺作品必须贯穿核心价值的内涵。四是继承、创新和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价值观,使之成为全国公民的行为规范。
(本报记者 肖国忠整理)
九三学社李华代表:价值观是行为的准则。根据什么价值观念来做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极其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化非常大,尽管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但精神文明那块分量体现不出来,过分追求所谓的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太多负面的东西。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构,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本报记者 钱建强整理)
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康为民代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诚信道德建设非常重要。法院每年处理的许多刑事案件、民事案件,都是和诚信相关的。比如医患纠纷,进入到法院的是少数,但这也是最难处理的——都反映出不诚信的问题。另外,司法不公也是一种不诚信,是法官的不诚信。媒体的虚假报道,也是一种不诚信。教授学术不端行为,也是不诚信。这些行为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规范。
(本报记者 钱建强整理)
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双向转化过程,是在建设中转化、在转化中建设的过程。从根本上说,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只有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成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实践,才能达到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目的,收到实效。
(本报记者 赵达整理)
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尚金锁代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本报记者 耿建扩整理)
河南省水利厅厅长王仕尧代表: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要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
(本报记者 刘先琴整理)
福建省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简少玉委员:互联网不仅给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深刻变化,而且孕育出网络文化这一全新文化形态。但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催生了不少新问题。迎接挑战趋利避害,牢牢把握党和政府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坚持引导、建设、管理齐头并进,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对外宣传的新渠道、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本报记者 钱建强整理)